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读书周刊作家隐居 只为反思

来源:华商报 2012-02-25 13:34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本报对终南山隐士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对隐居的好奇心,古代士大夫和宗教界人士隐居修行的传统延续到今天,古今中外,还有另外一类隐居者——作家,目前我国还有多位作家隐居在田间地头或深山老林中,过着耕读生活,但他们也用微博,保持旺盛创作。

如何看待作家的隐居?评论家李星认为,作家中没有真正的隐士,但面对自己心灵的归隐生活很可贵。

国外隐居作家:

读者好奇程度与隐世程度成正比

在国外,也有很多位作家曾经隐居,最为著名的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此外,194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作家黑塞、美国诗人施耐德、法国作家约翰·伯格等多位作家都曾隐居。根据最近出版的新书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的《塞林格传》中记述,隐居后的塞林格不发表也不出版任何作品,再版的书也不许出现自己的照片,他也很少出门,除非是到佛罗里达度假或去拜访隐居的《纽约客》前编辑威廉·肖恩。这种隐居使得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嘉宝——因不愿成名而更成名(当然也有人怀着恶意猜测他是用隐居来让自己更成名)。他在新罕布什尔州科尼什买下一座小山修建了一座房子。他的余生成了传说。他隐居了,但他的书每年保持销售25万册的纪录。

评论家刘春荣认为,“你把自己包裹得越严实,大家窥探的欲望越强烈。”塞林格以一部《麦田里的守望者》奠定了在美国文学史上经典作家的地位,他对自我隐私的保护几乎到了常人不可理喻的地步。

但是,读者的好奇心往往与作家的隐世程度成正比。多少年来,无数塞林格迷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对这位文化隐士了解得更多一些,但总不能如愿。《塞林格传》作者坎尼斯·斯拉文斯基花费7年时间,在塞林格就读的学校、服役的军队以及各种机构查阅各种原始档案,并访问了一大批与塞林格有过交往的人士,尽力还原传主各个人生阶段的生活轨迹。但这部传记,对于塞林格最后三四十年的生活,也描述得不够细致。不是传记作者不够用心,是他只能到达这个限度。1845年7月4日,梭罗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中国当代隐居作家:

实现自然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平衡

洪峰:我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就选择它

读者或许还记得前不久一则新闻,作家洪峰在其隐居家中被打断三根肋骨,记者了解到,洪峰已经在妻子蒋燕的故乡云南隐居四年之久。

2008年,洪峰正式到云南会泽定居,在那里,他给自己和家人建了一座“城堡”,起名珞妮山庄(珞妮后来成为他女儿的名字),用最高标号水泥,墙壁也更厚一块砖。但因为方言不通,洪峰是村里的“局外人”。

村里人真正知道洪峰的名字,是几年前,洪峰参与村里修路,很多媒体来采访。2009年,本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当时隐居在云南的洪峰,他被爆出在云南曲靖会泽县“转轨做民工”。

但今年1月22日下午,当地村支书与洪峰因土地租金发生争执,后经医院初步诊断,洪峰左侧第10、11、12三根肋骨骨折,经法医初步鉴定为轻伤,后犯罪嫌疑人被会泽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洪峰目前已经出院。

对隐居,他告诉记者:“我不在乎外面说法,活了这么大年龄,经过了这些事,就不管其他了,现在我52岁了,我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就选择它。我这种生活你可能觉得很好,真让你来连一周都待不了,我的几个朋友来,没有一个人能在这里住几天,这里的一切东西只是城里的小资假装喜欢的。”他承认,这里的人生活得并不好,而他能在这里,是生活暂时没有遇到困窘。

虽然是隐居,但洪峰还是会通过微博、博客与外界联系,并且随性创作。

韩少功:自然和文明,往往不可兼得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韩少功是最有名的一位隐居者,他已经在乡间创作十多年,地点是离他当年插队地方不远的湖南省汨罗市的八景洞风景区,他所隐居的房子叫“梓园”,被树木包围,进去过的人说,里面还住着韩少功的姐姐和姐夫,虽然是乡下,但也可以收发传真、上网。

韩少功在汨罗隐居几年来,创作了《山南水北》一书,记录了他对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体察。评论称,《山南水北》力图将被轻率删减的乡村的意义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对中国的想象和认同中去。

很多人羡慕他在书中描述的隐居生活,然而对这一点,韩少功接受采访时说:“我喜欢这里的青山绿水,能够讲一口本地方言,与当地人沟通很方便。二十多年以后重新入住这里,可以帮助我摆脱一些城市里的会议和应酬,增加我接触文人圈以外生活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实现自然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平衡——我觉得这是更符合人性的生活。”

但他所说只是隐居的惬意,“从城市到农村安居的人还不多,可能有少数画家,少数退休老人,愿意去农村寻找一种安静的生活。更多的人却还在急切地进城,包括从小城市进到大城市,从中国城市进到欧美城市。也有人在博客里抱怨:他们兴冲冲地回到乡下以后,发现农村并没意思,那么《山南水北》是骗我们吧?其实,人永远是矛盾的,向往自然也向往文明,常常不可兼得。”

古清生:身心轻松,亿万富豪不一定能做到

作家古清生每天在微博上活跃着,叫卖自己种植的极品红茶和其他农副产品,而他本人则在湖北神农架“隐居”,每日采茶种菜。

1999年,古清生开始周游全国,最远离境去了越南河内市。2000年,他行走黄河,接下来走运河,走长江,上青藏高原,他于2004年在神农架开辟茶园,养蜂种茶,他的茶园平时还种植玉米、四季豆、辣椒、茄子、黄瓜等等。但他把市面上几元一斤的土豆卖到60元一斤,红茶则5000元一斤。

务农同时,古清生写了《森林漫步》、《原始森林法则》等生态著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古清生说,“务农”使他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生活,他目前“务农”一年的收入有30万元。

“身心轻松地写作与劳动,还有观鸟拍花,品茶听风,有着一种传统的闲情,我能做到的事情,亿万富豪不一定做得到。”古清生把他的行为归类于寻找人类作为一种物种本身,可持续的、合理的诉求。

李星:

作家圈没有真正的隐士

著名评论家李星对作家隐居思考较为成熟,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星说,他认为作家中没有真正的隐士,因为作家很难逃离现实关怀。

他认为,作家圈没有真正的隐士。他相信广义的隐居,比如在闹市中沉潜,远离名利,远离争夺,现在很多作家进入不了主流,竞争不过别人,这种隐居一方面是面向自己内心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逃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的远离尘嚣的方式,但真正的像古代士大夫那样的隐士很少。

李星眼中,西安也有很多公务员,白天上班,节假日去乡下,抚琴读书,过类似隐居的生活,这种不是隐居,因为人已经很难和现在物质生活隔断。

他觉得韩少功的隐居是一种体验,是对现代文明的反击,他的归田园不是陶渊明式,韩少功在归田园之间也不断发作品,而且到农村种田当农夫之后的作品质量显著提高,对现代化反思比较多。顾城的隐居则是因为与世隔绝,看似隐居,实际内心非常痛苦,以至于成为悲剧,人已经脱离不了现代化工具的生活方式。

“只能有隐士的生活方式,没有隐士,作家很难逃避现实关怀。”李星说。

但对作家隐居这一行为,李星仍然进行了肯定:“现代物质文明背景下,作家短期脱离现实功利,这是必要的,很可贵,人究竟知道反省,知道闹市的争名生活并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面对大自然、面对自己的心灵是很可贵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的反思。”

本报记者狄蕊红 

新闻推荐

孩子穿暴走鞋易伤筋腱和肌肉医生:每次穿别超过半小时

为实现“心愿”,7岁男孩童童使出浑身解数,耗时半个月一步步设“圈套”,最终诱使母亲花198元买了双时下流行的“暴走鞋”。然而,鞋子刚买回来妈妈就傻了眼:原来“暴走鞋”就是鞋后跟处装有滑轮,穿上...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读书周刊作家隐居 只为反思)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