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陕西协和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建礼
记者孙博实习记者王娟
如果仅仅是偶然相遇,他那像黄土高原一样寻常的外貌注定不会给你留下太深的印象。然而他的身后,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与荣耀:陕西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及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副主席、陕西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理事、陕西协和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潼关县天翼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他叫成建礼,一个虎年出生刚届知天命之年的人。
是什么让拥有巨大财富的他依然保持着一颗重孝重义的赤子之心,是什么使得有着睿智谈吐的他依旧保持着如此低调的朴实风格,巨大的成功背后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11月的一天,成建礼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坚持正道成就第一桶金
他从陕西东部的贫苦山村走来,20岁的他为改善生活尝试种过棉花、树,甚至是甘蔗;30岁时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40岁辗转西安成立协和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的辛苦与挫折让他懂得了顺势而为,更练就了独有的眼光与胆识。
记者:对于成总,地产界的朋友们有一句形容,叫“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您接受褒扬的机会很多,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褒扬的?
成建礼:这个不敢当,我的原则是,诚信做人,本分做事,高调与低调,实际上是大家对事情的一种判断和认识,做为我自己来讲,我认为只要把每一件事认真的做好,把人做好就行了。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就是按照,事从微小做起,工作追求精细,这么一个原则来做的。
记者: 在1978年到1984年,您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折,想必也经历了不少困难,没有把您击倒的原因是什么?
成建礼:在1981年的8月15日,我的父亲去世了,从那天起,可以讲我真正的苦难就开始了,突然就感觉天塌了、山倒了,以后真的要靠自己了,所以在那个过程里,我是边工作边学习。在那时也走过很多弯路,养过蚯蚓、种过甘蔗、贩过棉花,其中有两项都没有成功。我坚持下来靠的是一种信念,只要去做,只要走的是正路,就一定会做好,那时候年轻,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要想办法去努力把事弄成,我想这也是陕西人的一种个性吧。在1984年的时候,国家出台了一个政策,大矿快上,发展经济,我在这机遇下就介入了矿山工作,成立了劳务山矿队,这也是我整个的创业开始。
记者:1984年以后您又在创业上作了哪些尝试,为如今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呢?
成建礼:1984年我率先成立采矿队,到1991年,国家又出台政策,发展国营、限制集体、清理联办、取缔个体,我有幸赶上这个机会,由于我一直做得很规范,在所有做的过程中都走的是正道,比如照单纳税,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等。当时有约270多家采矿企业,最终只留了27家,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坚信走正路,走正道最终会被认可。
开辟西安的公馆时代
成建礼为了两个子女的教育,撤出了在县办金矿的全部股份,他选择留在西安。在用了两年时间花费了900多万元考察了近百个项目后,成建礼毅然决定在西安曲江出手搞房地产项目。2002年,成建礼在大雁塔脚下创办了“西安协和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从2004年曲江公馆项目首发,引领曲江豪宅前行;到现在推出的曲江公馆·和园, 成建礼及其率领的协和置业始终秉持一个普通劳动者的用心与真诚,鞭策企业不断进步。
记者:在当时流行着一句话“做豪宅要向曲江公馆看齐", 您对此怎么理解呢?
成建礼: 这可能是大家的赞扬,对于豪宅我认为不是用简单的一些贵的、离奇的东西把它堆积起来,而是要知道大家需要什么高端产品。真正体验豪宅的那种感觉,我认为我们国内享受的人不多。所以我们从一开始策划、规划、设计,整体的过程中我们全是请的国际团队,把西安皇家厚土的贵气和国外先进理念的雅气相结合,所以曲江公馆一建成就卖光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记者:您做“和园"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否和“曲江公馆"项目有着某种联系?
成建礼: 应该讲是一脉相承的,设计团队没有变,建设团队也没有变。在里面更融合了一些比如平层豪宅,我们曾经的一些连排房子都是平行的,并连的,我们现在是前后连,能辟出一块空地作为院落,所以这个连法是非常科学的。可以讲我们每一个产品,每一期项目都有不同的产品出现,但是我们的秉承一直不变是要按照五品去做,就是按照产品、作品、精品、艺术品去打造,最终到业主手上,要让它成为收藏品。
记者:您在房地产行业已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那有没有意向进入其他行业领域发展呢?
成建礼:2012年我们成立了协和集团,其中包括地产事业部、金融事业部、发展事业部。地产事业部是以西安为基地面向全国发展,现在已经进入洛阳,在洛阳有1000亩地的和园现在已经启动;金融事业部有目前西北五省唯一的一家房地产私募基金,还有典当、小额贷、担保公司;第三个就是发展事业部,目前和新农公司在联合,研发过程是我们在做,比如种植、养殖、深加工等;最后旅游也是我在考虑的领域,我是潼关人,想把潼关的古城恢复,带动这边的旅游产业发展。
回馈家乡以善传之
对于生于潼关长于潼关的成建礼,他的心中始终绘有一个美丽的“潼关梦",为了心中的“潼关梦",成建礼义无反顾地投入潼关古城的恢复建设中,致力于家乡经济的长远发展,为家乡人尽着另一种孝道。
记者:从您的话语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您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在促进它发展方面您做了哪些工作?
成建礼:实际上是回报家乡的一个热情, 在2009年时我和县上签订一个开发协议, 致力于恢复潼关八景,建设旅游新县。股东会一致同意拿回2.5个亿建古潼关,最后追加到10个亿。事实上在恢复古城建设里面,让我做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河伯酒店、山河一览楼、女娲文化区。我想5年应该就彻底建设好了,到时候潼关就非常漂亮了,我能为家乡做点事很高兴。
记者:我们听说,您为老家全村所有老年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助金,直至终老。这就意味着您要为全村老年人的养老负责。请问作出这个决定您是如何考量的?为家乡父老您还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
成建礼:在2005年,我母亲去世以后, 我在家乡设立了1000万元的“奉贤慈善教育基金",也就是奉贤慈善协会,是以我母亲名字(成凤贤)的谐音命名的。我捐出1000万元给这个协会,给老家村上的老人发生活补助。 并且给家乡父老承诺了,要帮助他们尽快的致富,我确定了做种植产业种红薯,并解决红薯销路问题,并积极研究更多适合此地种植作物。另一方面我希望把家乡的青壮劳力都吸引回来,所以接下来我要给村上做一个商业小镇,完善以后,大家可以在这经商,商品交流、商品加工都可以在这完成。还有在养殖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大雁、鹅、鸡、牛的养殖和加工, 牛的养殖我们还寻求合作,打算扩展到全国范围。
记者:您一项接一项的为家乡父老谋福利,对您来说这个担子是不是越来越重?
成建礼: 也没有感觉到是担子,第一我是生在潼关长在潼关,饮水必当思源。再还有,人做愿意做的事会觉得心情好,很舒服。我做这些,第一是量力而行的,没有一件超过我的范围,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影响到我企业发展。所以我很欣赏做慈善,一定是量力而行。因为你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发展壮大, 才能做得更多,才会做得更好。
企业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
深入成建礼的内心,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份从容与淡然,更是一份男人的担当与正义。 持之以恒贡献社会、履行责任,他为更多的企业家树立起榜样作用。多年来,成建礼为慈善公益事业忙碌奔走,先后出资220余万元改善家乡设施,在汶川、玉树、潼关遭受自然灾害时,为灾区捐款229万元。他用大爱无疆的善举,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
记者: 您一直关注慈善事业,也倡导做一些积极的、 正能量的事,您在参与其中的时候,希望给社会上带来什么影响?
成建礼:我想还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实际上简单地讲,人生不过就是三部曲,解决温饱,积累财富,为社会作贡献。那么到该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我们要有选择性,选适合能做的,并尽力去做。如果做到影响大的话,我希望影响到周边更多人。我高兴的是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几个兄弟已经做了好多年了。我认为善在延续,善在扩张,到这个阶段会感觉到自己有种成就感。
记者: 您认为您的企业文化,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您怎样看待文化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成建礼:我们的十二个字里边有崇德明礼守则,尊贤感恩求索。企业要有企业的商德,作为一个人要有人德。那么企业如果无德,在商界,在行业里就无站脚之地了,更谈不到发展。所以对德的要求,从我二三十岁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做企业我想离不开诚实守信,在做曲江公馆的过程中,我们曾经给业主的承诺,都是一一达到的。所以诚实守信是我们一直遵循的本分。
记者:作为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已经为社会分担了很多事情,但您又作为政协委员,是不是担负的责任更重一些?
成建礼:民营企业在这些年,可以讲是国家非常重视。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包括工商联组织,各个方面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我当选过第十届、第十一届的政协委员,也是政府对我们的认可和肯定。我们不仅仅代表一个个体、 一个企业。 我有企业的优势,政协委员的形象,我不能影响到这个形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对自己的选择,包括对自己的言行,会有更多的要求。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影响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家庭的团结与和睦、 支撑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十年一征程,而今已知天命的成建礼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用大气的胸怀展现社会责任与担当,传递着时代正能量。
记者手记
成建礼,有一家健康发展的企业,是一位成功商人,拥有着巨大财富,却始终不改其赤子之心,重孝重义。了解他,就能从其身上看到商业智慧被灵活运用成经典的商业模式;接近他,还能看到企业会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下的复活与新生。从1978年开始人生的职业生涯到1988年创办企业再到辗转西安发展,成建礼在人生的三个历练中获益匪浅。无疑,成建礼在遭受种种磨难的同时也赚到了人生发展的金子,这个凡人也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次蜕变与飞升。
成建礼先生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众多的名人字画,其中两幅最引人关注。一幅是由著名画家、陕西省美协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先生书写的四个字“大商正道"。一幅是由著名书法家李艳秋书写的“和为己任"四个字。修大商之道是一个企业家修炼人生境界的过程,境界的高低不仅主宰着企业的大小和生死,也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和自由。正因为成建礼经历了创业前的忍辱负重,奋斗时的艰难曲折,成功后的浮躁狂妄,失败中的痛苦折磨,他的骨子里才增长了一种山高水长的人格力量。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成总今年正值知天命之年。 用成建礼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不安天命的人,而从今以后的人生路更将且行且思,不断求索,稳步前行。
新闻推荐
邹威文,男,1968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咸阳市劳模,秦都区十一届政协常委,咸阳科隆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986年,邹威文在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从事模具加工工作,1990年考入陕西科技大学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