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赵嘉恺
西安碑林历史悠久, 文物弥足珍贵, 历朝历代有识之士为保护碑石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近期有知情人向本报反映,西安碑林博物馆为谋取商业利益,在馆内长期设拓碑处,长期对碑石文物进行拓印, 现场售卖拓片, 致使一些碑石上的文字和图像磨损发白,对国家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
3月25日下午, 记者购票进入西安碑林博物馆。 在陈列有宋、元、明、清碑石的第四展室内, 有5名工作人员正在碑石前忙碌着,拓印的流程包括喷水、上纸、捶打、上墨、揭纸。在展室内售卖拓片的柜台前,游客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在20多分钟时间里,柜台就售出多幅碑石拓片,价格分别在200元至1000元之间。现场一位销售人员说, 米芾的书迹很受游客喜爱,一幅“米芾四幅屏诗"拓片价格是600元,并表示可以现场拓印并开具发票, 落款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旅游服务部"。
在“关帝诗竹"碑石前,一位吴姓技师正在熟练拓印碑石。这位技师说,他在馆里已工作20余年,每天最多可以拓印碑石十余幅。记者留意到,一块拓印过的碑石因长期受潮敲打而磨损,字体边沿已明显发白受损。记者粗略统计,在该销售展柜有已装裱好的拓片样品近20幅, 柜台内还散放着一些未及装裱的拓印品。
在该馆第四展室内共有44面碑石,上面均没有玻璃护罩。碑石作品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赵孟頫、祝允明等名家书迹,还有史料价值较高的“黄河图说"、“明德受记碑"、“感时伤悲记",以及“关帝诗竹"、宋刻“王维画竹"、明刻“达摩像"等珍贵碑石。
据该馆一位负责销售的薛姓工作人员介绍, 拓片售卖属于博物馆自营项目, 拓印技师都是馆内职工。这位工作人员还说,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每年只有三四月份才可以拓片, 遇天冷或潮湿天气不可以做拓片, 目前拓片都是清代作品,明代及明代以前的碑石都不允许拓片售卖。 遇有个人和单位需要拓片资料时, 必须经过文物相关部门特别批准,只有在几个部门相互监督下才允许拓片,但限制数量并不允许私自售卖。
然而, 记者在该馆第五展室看到, 一位李姓技师正在对北宋淳化四年重刻的“峄山刻石"进行拓片,碑体中央已明显有裂纹。此碑是北宋淳化四年陕西转运副使郑文宝依据徐铉摹本重刻的。“峄山刻石"是李斯所书, 记载秦始皇首次东巡之事,原碑在唐以前被毁。
有知情者反映, 碑林博物馆清代以前的碑刻拓片同样有出售。 这位知情人出示的一份收据显示,拓片内容为“难得糊涂",价格为220元,日期是2014年2月8日, 上面加盖有“西安碑林博物馆旅游服务部"印章。
2月8日正值马年春节期间, 当日西安下雪。 这份收据当事人证实, 拿收据当天, 即2月8日当天该馆正在拓印碑石。这说明该馆并未遵守“天冷或潮湿天气不能拓片"的文物保护有关规定。
针对此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省内某博物馆专家告诉记者,“馆藏碑石应用玻璃保护,防水防砸撞刻画,长期拓印对碑文是慢性破坏, 应复制原碑再拓印。国家每年给陕西10多亿的文物保护款, 应该说资金充足, 陕西文物部门并不缺钱, 应该把文物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西安碑林自唐“开成石经"以来, 历经一千多年,几经辗转,经历地震和人为破坏,在唐朝韩建、元朝刘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等有识之士的保护下艰难保存下来。解放后,西安碑林收藏碑石2500余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19件,一级文物272件。 这些碑石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更是先辈们呕心沥血留下的宝贵财富, 碑林已成为世界认识中华文化、 了解西安的重要窗口。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如果这些珍贵的碑刻被人为毁坏,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杰)3月23日至24日,围绕“高等学校治理结构"问题,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姜其和率专题调研组来陕调研。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周海涛,民进陕西省委副主委董家蕙、...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