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71岁的张淑侠紧紧抓住37岁儿子高俊玲的胳膊,一刻都不愿儿子离开 本报记者 李杰摄
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你身在何方,最担心、最思念你的无疑就是妈妈。工作忙不忙,天冷了要添衣,生病了得吃药……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怀,你是否不以为然,对于她的牵挂,你是否已经厌烦,继而不经意间对她说出,“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嗦”这样的话。
5月8日以来,本报向读者征集对母亲说过的让自己感到后悔的话,数十位读者通过本报热线029-88880000向记者倾诉对母亲的歉意,本报特梳理了连日来读者反映最多的10句容易伤害母亲的话,希望大家反思,如何才能正确表达对母亲的爱。
1.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2.你这辈子最失败的就是……
3.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动我的东西,就是不听,现在弄坏了吧?
4.打电话有事吗,没啥事我挂电话了。
5.你那套早就过时了。
6.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嗦。
7.教了这么多遍都不会,你真笨。
8.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或者:这菜怎么做的呀?难吃死了。)
9.你成天就是催我结婚,能不能操心点有用的事呀。
10.你是怎么带孙子(女)的?都是你把娃给惯坏了。面对儿女不经意的伤害
母亲们都说没有啥
在连日来的热线中,记者争取和每一位来电读者的母亲进行沟通,了解她们心中儿女最伤害她们的话,可得到的答案让人意外,都是:“没有啥”。
市民高山曾因一句“我这辈子都不结婚,因为你们的婚姻就不幸福”让母亲高心秀一度伤心。但高心秀说:“很多话一说就过去了,都没什么,只要女儿珍惜每一天、开心快乐每一天,她冲我说什么话我都能接受。”
市民黄凌因妈妈凌淑华把名牌包洗坏而冲妈妈发火,凌淑华说:“我女儿脾气比较直,有时候话说了伤人都不知道,其实她很孝顺,我都能理解,真的没啥了。”
市民赵洁多年来总是把自己生活中的不愉快告诉母亲赵凌云,可母亲已经76岁高龄了,赵凌云说:“孩子从没说过伤害我的话,总是跟我说不愉快的事,因为她实在太苦了。”
数十位接受本报采访的母亲年龄层从30多岁到80岁左右,来自陕西、湖南、四川等地的城市或农村,她们给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自己儿女没有什么话能伤害到她们。
故事1
妈妈在世时我曾那么不耐烦 她突然离开了我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昨日,在西安打工的方女士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在她心里压了三年多对母亲的愧疚,可是这份愧疚,母亲却再也无法知道了:
2010年12月5日,这一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天早上5点我还在被窝里,在蓝田老家的母亲就给我打电话,问我找到对象没。我当时就没好气地说“睡觉呢”,就挂了电话,7点她又打电话,我就推托说:“一会儿给你回过去”,可我一直没回电话。3个小时后,在福建的姐姐给我打电话说母亲出事了,我赶紧给母亲打手机,一个陌生男人接了电话,他说:“我把你妈给撞了。”
撞母亲的是辆农用三轮车,那个男人把电话转交给我妈,她却说:“没事,就是头晕得很。”挂了电话,我就赶紧往蓝田赶,半路上,家人说母亲已转到唐都医院了。当我在医院见到母亲时,她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但意识还很清醒,检查结果是脑部有积血,“母亲当时58岁,她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生病时从来都是硬扛,她不会有事的。”我当时一直这样安慰自己。
当晚10点,医生查房时发现母亲积血过多,要准备动手术,我在医院楼梯间跑来跑去办手续,等回到手术室,医生却告诉我,来不及了,母亲没有存活的可能了。我哭着求医生,不管结果怎么样,都再试试吧,哪怕我妈成了植物人,至少我还能看见她。可是真的来不及了,母亲就这样和我告别了。(哭)
家人给我说,姑姑此前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母亲那天早上出门是为了提前给我去打探。都是为了我,(停顿)可是我又是怎么对母亲的呢?从小到大,我就一直很叛逆,母亲要我做的事我偏不做,平时都不愿和她交流,在西安打工时每逢过节母亲让我回家,我经常推说工作忙,其实回家才不过一个小时路程,可自己就爱在外面玩。
印象里母亲长头发、娃娃脸、1.5米高的个子,又瘦又小,除了双手因干农活过于粗糙外,其实她是个很漂亮的女人。我们一家5口中有姐弟3人,父亲不太出力,全靠母亲一手把我们拉扯大、供我们上学,她还帮着带大了弟弟的孩子。妈妈是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农闲时自己做些凉皮拿到城里卖,她骑的三轮车那么大,蹬着很吃力,有一次她让我买辆小一点的三轮车,我答应了,可是直到她离开,我都没有兑现诺言。(哭)
三年过去了,我一直都很后悔,我对母亲真的亏欠太多了。现在每次听别人说要给母亲买东西,或者看到母女两人走在一起,我心里就特别难过,母亲在的时候,都从没想过要给她买点什么,那时给她一些零花钱,觉得就是孝顺了,母亲忙的时候,从没想过去帮一把。5月9日晚上,我还梦见母亲在家呢,我不停地想和她说话,可是她就是听不到、看不见,忙着自己的事,就这样一直不理我。(哭)
现在家里只有爸爸了,我有事没事都要回家陪陪他,希望他不那么孤独。我也常告诉身边的朋友,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他们别重蹈覆辙。现在我真的深刻体会到,他们这么全心全意地爱我们,我们也要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们,等他们不在了,再想补偿,真的就来不及了。
故事2
买洗衣机想让母亲省点力 却随口抛出一句“你怎么这么笨”
你可知道,有时候不经意间一句伤害的话,也会让母亲难过半天。西安市民吴爱萍记得自己曾经因为怎么都教不会母亲使用全自动洗衣机,就随口说了句“你怎么这么笨”,但这句话,却让母亲委屈了半天。
48岁的吴爱萍和74岁的母亲生活在西安市黄雁村附近。她说,从小生活艰苦,即使现在日子好了,母亲还是很节俭,家里的东西除非怎么都修不好了,不然绝不会换新的。
以前家里一直用一台旧式半自动洗衣机,日子长了,用起来也不方便,每次洗衣服母亲都很费劲,所以,吴爱萍就想给母亲换台全自动洗衣机,结果母亲怎么都不同意,嫌贵,还说要是买回去就给扔到外面去。
“换洗衣机的事大概说了2年,直到2009年,我参加活动抽奖中了一张家电代金券,补了500元就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刚开始我妈不用,但看到家人用时确实方便,就让我给她教。结果教了半年,每次用时还是要让我给她启动。有一天我就有点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当时妈妈显得特别委屈,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还说以后再也不用这个洗衣机了。”吴爱萍说,其实当时是因为自己急着去上班,随口说的,后来想起来她也特别自责。从那以后,她经常反省自己对母亲的一些言语和行为,也告诉自己以后不能再责备母亲,即使是无意间也不行,相反要多鼓励她、夸奖她。今天是母亲节,她想对母亲说:“对不起,希望妈妈以后不要太劳累”。
“这些事情我都忘记了。”吴爱萍的母亲许秀芳昨日说,现在她还是不会用家里的全自动洗衣机,“主要还是觉得那个洗衣机太贵,担心给孩子弄坏了”。
故事3
11岁小读者打来电话倾诉 我很后悔没听妈妈的话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杨永菁是个11岁的孩子,她看到本报母亲节的报道后,自己打来电话讲述她曾对妈妈做过的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
杨永菁是西安师范附属小学学生,她9岁上三年级时,一天出门前妈妈告诉她当天有雨,要把伞带上,“我看外面天空很晴朗,就没带伞,没想到下午放学时,突然下起大雨,眼看其他同学都撑着伞走了,我郁闷极了,心想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又发高烧下午要打点滴,肯定不会来接我的。”可随后杨永菁透过窗户看到妈妈竟然来接她了。
走在路上时,杨永菁特意偷偷看了妈妈的手,上面没有新的针眼,她这才知道妈妈放弃了打针来接她。“当时我躲在伞下,悄悄地哭了,因为我真的感到很对不起妈妈,要是我听她的话带上伞就好了。”
杨永菁说,这件事情后,每次妈妈叮嘱她,她都会认真听。“我想对妈妈说,虽然您有时候很严厉地批评我时,我的脸上会表现出委屈,但我心里没有感到一点点委屈。我身体不好,只要吃到不太好的东西,就会呕吐,您有时会发脾气,可我知道您是担心我。”
杨永菁的母亲张黎说:“这件事我都忘了,没想到孩子这么懂事。我以后也会注意教育孩子时的语气。”
怎么对待母亲才更好?
专家:把母亲当做自己的孩子
“母亲通常不会因为一句话或一件事记恨自己的子女,我想这就是母爱伟大的原因之一吧。”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李瑛说,这主要是因为母亲看着自己孩子长大,清楚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什么情况可能说出什么话,所以比较能包容自己的孩子。
对于我们容易伤害到母亲的言语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尽量避免呢?李瑛的建议是,把母亲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
“在父母眼里,我们不管到多大年纪都是子女,但我们成年后常会忘记,小时候父母是怎么对我们的。就像有的人嫌母亲老教不会,但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手把手教我们的。”李瑛建议,每次想对母亲发脾气时,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她,也许就能更包容些。
“母亲一方面需要儿女爱护,一方面也希望得到依恋和尊重,所以一些小事,可以多考虑让母亲帮忙,让她体现自己的价值,让她感到自己被我们需要,这样她的心态会更好。”李瑛说。
我们还能和妈妈相见几次?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组图片,名为《那个永远都说话不算数的人》,图片中年轻的准妈妈怀孕时,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说:“等你出来,我就自由了。”生下孩子时,她深情地望着怀里的孩子说:“等你上学了,我就轻松了。”再到后来,妈妈的背弯下了,而她说的话也依次变成了“等你上大学了,我就不管你了”、“等你工作了我就不操心了”、“等你结婚,你爱干嘛就干嘛去”、“等你有孩子了……”
这组图片,让无数网友动容。是啊,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多大了,在妈妈眼里你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是她永远都丢不下的牵挂。
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道数学题:假如我现在24岁,妈妈50岁,我平均4个月才回一次家,假如妈妈能活100岁,我还是平均4个月才回一次家,那么我这一生,妈妈这一生,我们相见的机会也仅剩150次而已。
假如,我们半年或更久才回一次家,那么我们可以和妈妈见面的次数就少之又少了。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也曾不经意伤害过自己的妈妈,趁今天是母亲节,回家陪陪妈妈吧,实在不能回家,就给妈妈打个电话吧,给她送上一句祝福,让她听一听你的声音,也许她心里也就多了一份安心。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陈琳 李治燕 采写
新闻推荐
本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新丝路·新梦想报道期间将推出与丝路有关的趣味问答参与者将有精美礼品奉送请您关注、细读并收藏每期报道
丝路,一如丝带般横亘时空,阅尽沧桑,迤逦未断。长安,这座承载古老文明的都城,在一次次丝绸大交流中,成为世界历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今日起,本报推出“新丝路·新梦想”大型系列报道,将用“丝路...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