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与志愿者每周都会对未成年人进行一次集体帮教。 记者 车阳阳 摄
兰兰(化名)拿舍友的银行卡,偷偷取走8000元, 用来给爷爷看病。 很快,她被警方拘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坐牢,办案民警叹息:“还是个女娃娃,真可惜了。"
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了解到这一情况,责令其退还被害人钱款,在征询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 对兰兰作出不予批捕的决定, 并将她带至“帮教基地"。
2011年,未央区检察院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60件;2012年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67件,同比上升11%;2013年1月至8月,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2件,82人,同比上升13%。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态势, 未成年人受侵害的案件也在增加这一问题,未央检察院探索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未成年人特别保护6+1"模式。
记者调查:
兰兰的新路
兰兰是陕南某县的一个留守少年,在她的记忆里,父母亲只是在春节时才回来的“陌生人",她的亲人只有一个,那就是80多岁的爷爷。
随着兰兰的慢慢长大, 爷爷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为了给爷爷筹集医药费, 兰兰辍学来到西安打工,那时她16岁。 可怜的工资在高昂的医药费面前显得杯水车薪,2013年某天, 兰兰又得到爷爷病情加重, 急需治疗的消息, 焦急的她想到了合租室友的银行卡, 而在不久前, 她无意中得到了室友的银行卡密码。
取走室友8000元后,兰兰被警方羁押在看守所的高墙内。 办案民警对兰兰的事情感叹不已, 未央区检察院对其作出不予批捕的决定,将她带至“帮教基地"———张家堡街道办某社区。
当晚, 兰兰在日记中写下,“视野里没了看守所的院墙, 只有社区青绿的草地,在阳光里,我用扫帚认真地打扫着每一个角落,恣意挥洒着汗水……我在灿烂的阳光下劳动,像是扫除了自己的过去。 "2013年9月3日起的三个月时间, 兰兰都在这里进行劳动。
“这对孩子成长有好处。 "未央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查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孙佰明认为,检察院不批捕而把那些犯罪较轻且有悔过情节的未成年人放到“帮教基地"的决定对孩子的将来有着很大的好处。在基地里,有老师和心理专家辅导,不仅避免其由小偷变成大偷,还能让他们变成一个没有“污点"的孩子,能再度自信地踏入社会。
“听取被害人意见,取保候审期间根据其表现可以不起诉。"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宋志军进一步解释说,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情节比较轻,可以不起诉,犯罪记录永久封存",这一规定意味着,在基地的3个月内,这些未成年人如果不再犯罪的话,检察院将不对其起诉,案底就没了。“回归到社会就是清白的好孩子"。
如今, 兰兰的母亲回到了孩子身边, 兰兰也在一家大饭店当上了主管。“现在一个月的工资说不定比我都多。"孙佰明笑着说。
实施效果:
为孩子以后着想
受益于“6+1"模式的孩子不止兰兰一个, 孙佰明说这些都是为了孩子的以后着想。
“老二虽然没犯法,但是太调皮了,看到老大的变化,就想让老二跟着学学"。小利(化名)的妈妈对检察官说。
17岁的小利因对老师严格管教不满,偷了老师的东西。
因为小利还是在校学生,不批准逮捕后检察官按照规定对小利进行定期帮教,可是小利正在上高中,因此,检察官只好牺牲休息时间,把和小利的谈话交流安排在周末,没想到小利的妈妈把小利的弟弟也一起带来了。
检察官的话, 小利还是听得进去的,并且努力地使自己得到改善。“孩子分数出来后,我第一个想告诉的是你。"一年后,被不起诉的小利考上了大学,电话那端,是抑制不住兴奋的家长,电话这头,检察官也分享着这份快乐。
2013年5月, 小峰因盗窃高档轿车的后视镜被公安机关抓获,令办案人员震惊的是小峰是湖南湘潭大学的大四学生, 再有两个月就将毕业。在“6+1"模式下,未央检察院对其进行不予逮捕的决定,让其在学校的监督下改造学习。如今,他已经和其他的同学一样步入职场,曾经的过错对他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当时将这些孩子逮捕了,那他们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我真的不能想象。 "孙佰明说,“通过‘6+1’模式,尽量避免孩子的未来受到一时过错的影响。"
模式解读:
何谓“6+1"模式?
兰兰的案子是未央“6+1"模式下办案的一个缩影。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特别程序,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确保该类案件的办理,未央区检察院于2012年5月份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以课题研究形式在全国检察系统率先探索出了全方位、多层次,具有未央特色的———“未成年人特别保护‘6+1’工作机制"。
宋志军解释,“6+1"工作机制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理涉罪未成年人案件中的六项工作制度和一个关护体系。“6"是指六项工作制度,包括律师法律援助制度、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刑事和解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起诉记录封存制度、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制度。“1"是指关护体系建设。
孙佰明介绍, 这些制度和关护体系的建设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据,保障未成年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律师介入和法律援助制度具体的做法是与公安机关、 司法机关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及时告知未成年人相关权利、在其不委托辩护律师的情况下及时通知法律援助律师、保障律师依法行使权利、 以及在作出批捕决定之前听取律师意见。
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是如果未成年人的亲属无法在询问时赶到,则由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推荐“合适成年人",进行培训后根据办案机关的通知到场参与讯(询)问。“从而避免刑讯逼供,保护取证的合法性。"
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做法是对可能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司法机关可以主持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进行和解。 对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经审查后予以确认,并作出从宽处理的决定。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的犯罪, 根据犯罪情节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符合起诉条件, 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暂时不予起诉的决定,并确定一定的考验期,根据考验期的表现, 决定是否对其起诉。
未成年人不起诉记录封存制度是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 检察机关作出的相对不起诉决定文书将不送达相关学校和单位,不进入其人事档案,非经批准不得对外披露。“也就是说孩子犯的错误, 以后除非要当兵政审时能够查出,其他时候都看不到。"
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制度是未央区院在全国检察机关中率先推出的一项制度,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 遇到因刑事案件而陷入成长困境的未成年人,将主动联合民政、教育、 妇联、 团委在诉讼以及生活中提供必要的救助措施, 保障其健康成长。
关护体系建设是指未央区院与未央区关工委共同建立了“心家园"工作室, 由关工委与检察官担任工作人员, 负责犯罪轻微未成年人的帮教、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等五项工作。
专家评价:
轻罪未成年人帮教样本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宋志军是该项模式的实际操作人, 也是未央区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 他表示这项机制实施以来,该院依据新机制办理未成年人案件75件120人,不予批准逮捕未成年人25人, 不捕率达到20%, 而2011年未成年人不捕率为10%。对符合帮教条件的22名未成年人进行帮教, 根据帮教效果, 已经对其中的13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对3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2011年, 不起诉仅为3人。该项机制已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文件形式转发全国检察系统推广。
西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吕惠萍评价,未央区在未成年人办案工作机制和社会化支持体系的探索难能可贵,他们的“6+1"机制提供了解决西部地区轻罪未成年人帮教问题的全社会联动样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宝勤)近日,《你本就拥有的完美生命》新书发布会在西安大唐博相府酒店举行。该书作者佛学大师夏铂坦真仁波切学识渊博,旅居美国逾二十年,先后在哈佛、耶鲁、卫斯里、那洛巴等知名大...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