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启方
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启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安康市依托园区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图为建好的阳晨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一隅。
记者 孙博 实习记者 王娟
从西安出发, 沿着秦岭群山中拓出的西康高速公路, 两个小时车程就到达安康市。 这里古称“金州",有“常年足鱼谷,沃壤甲金城"赞誉。
安康之美,山青水碧,绿色荡漾,既有秦巴文化的风采,又有江南水乡的神韵。这里淳朴的民风、秀丽的风光, 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安康之困,山多地少,地貌狭小,经济发展滞后,劳务输出成为群众重要经济来源。 安康虽有丰富的资源, 却面临环保与发展制约的矛盾。“
一江清水送北京"之后,安康人民环保意识增强, 同时也带来了安康如何发展的思考与困惑。 怎样找到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突破发展之路如何做好安康的发展大文章? 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康市委副书记、 市长徐启方。
使命·机遇·挑战—— 依托园区建设循环发展
记者:您是地道的安康人,长期在安康工作和生活, 想必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 请您介绍一下这座城市。
徐启方: 安康市位于汉江中上游、秦巴山腹地,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拥有区位优势,与湖北、四川、重庆三地均接壤。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安康,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属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是全国富硒土壤资源面积最大、 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生物多样性特点突出, 有各类动植物3000多种。南北过渡的独特气候和“两山夹一川" 的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和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5种,金、铅锌、汞锑、钛磁铁矿、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 石煤等矿种资源量在全省乃至全国位居前列。 安康市又是陕西省独有的水资源富集区,汉江安康段是中国最洁净的水源,出陕断面水质长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
近年来, 安康市经济增速都超过了15%, 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发展水平不高,财政自给率不足30%, 所辖十个县区均列入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市303万人口中, 有贫困人口101万。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365元、5009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和72%。
安康工业弱是发展的短板,目前正处在工业化、 城镇化的初级阶段, 这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再加上关天、成渝、北部湾和西三角经济区加快建设,将有力推动安康的产业转型升级。从近几年发展实践看, 从安康基本市情出发,只有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才能协调好经济与生态、发展与民生、 当前与长远、 提速与转型等关系,才能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陕南循环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走出一条具有安康特色的循环发展之路。
记者: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循环发展之路上做法和成效有哪些?
徐启方:安康发展以园区为载体,通过构建富民强市的循环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发展,壮大传统支柱产业,如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等;集中精力突破工业短板,如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把4A级景区瀛湖作为安康生态旅游的龙头,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健康产业、生态产业发展;以企业引领、项目支持、集群发展和园区承载带动整个区域和社会多个层面发展,以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 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及中心城市“三区两园一中心"发展,率先突破,成效明显。 像位于安康高新区的阳晨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是依托西北最大的优质种猪养殖企业—— 阳晨集团建立的一个园区, 这家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如今已带动80多家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共同发展。
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4%,高出全省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5万元和6624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0.9%, 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全市共有非公控股企业单位6388个,同比净增487个。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24.8%,位列全省第二,工业短板状况正在改变。
用好·用活·用精——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记者:从您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安康市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较快。 在安康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上, 非公有制经济处于何种地位?
徐启方: 在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双重任务下, 安康发展产业决不能遍地开花, 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走循环发展道路中,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把非公有制经济和当地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重点实施了黄姜清洁生产、新型干法水泥低温余热发电、制丝污水深度净化循环利用、利用建筑垃圾、废弃页岩和尾矿渣综合利用制砖、热循环多功能烘干农副产品以及“畜、沼、菜"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等项目。像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汉阴秦凤电动车、汉滨众辰精密钟表机芯、岚皋碳化硅和明富魔芋等4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能30亿元,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新区钒氮合金、白河力神商用车和圣宝专用车、岚皋蔺河花炮、汉阴富硒农产品加工聚集区、石泉东力栲胶等一批民营企业项目,尤其是经过多年谋划,金属镍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一期工程启动建设,成为引领安康循环经济发展的翻身项目。
记者:安康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不仅自然生态优美,而且水体景观富集,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请问市委、 市政府将如何发挥好这些优势?民营企业在其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徐启方:一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为主题,围绕“打造南宫山、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提升中心城"这条工作主线,突出“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建设,按照“建设大景区、形成大容量、产生大影响、构建大循环、游览大集中、突出大特色"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中国山水休闲度假胜地,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使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全市最具发展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具体来讲, 就是坚持以南宫山为轴心, 将大南宫山建成安康的龙头旅游产品;坚持以瀛湖为极核、以汉江为主轴,把大瀛湖建成西北最吸引人的湖滨休闲度假基地和国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坚持以安康中心城区为支撑,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把安康努力建成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 不仅能够直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也能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很大市场。对此,安康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策划、筛选、储备、包装精品旅游项目,形成了“政府出资源出环境,民营企业出资金出管理"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招商引资带动资源整合、资本对接,实现国有资源与民间资本的最佳组合。
二是做优生态农业。 安康市紧扣畜牧养殖、设施蔬菜、富硒茶饮、现代渔业和休闲观光五大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科技示范园,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三是培育“水品牌"。安康市水能资源可开发总量为300万千瓦,全市适宜水产养殖大水面30万亩,涉水产业跨度大、业态多、链条长,安康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政府将围绕水质、水景、水能,以冷水鱼养殖、休闲渔业发展、 富硒矿泉水及天然水开发和亲水旅游为重点, 促进产业带和产业链的合理布局。为尽快改变饮用水和饮品制造业滞后, 将加大对知名民营企业的引入力度。今后要通过利用市内富硒水和洁净水源的资源禀赋优势,换取外来资本、技术、销售渠道,实现产业快速崛起,把安康打造成为西部水城和西部重要的涉水产业基地,实现“水养人"、“人养水"的良性循环。
记者:市委、市政府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当中, 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徐启方: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毫不动摇鼓励、 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精神,通过调研了解到全市民营经济存在企业用工难、技术人才缺乏、企业融资难、流动资金紧张、项目审批手续繁琐、建设环境有待优化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全力做好:第一,加强鼓励和引导。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把除国家有明文规定限制进入的领域之外的所有领域向民营经济开放。第二,针对性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招商难,因企制宜、因企施策。 对于资金不足,一方面加大对小额信贷的支持,仅2012年,就支持民营企业小额信贷资金16亿元,在全省地市当中力度也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缺少资金扩大发展规模, 金融机构有钱可能找不到好项目, 两方信息不对等, 对此我们制定了定期举行银企对接会制度,由市上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带着金融机构、 小贷公司、典当企业,把民营企业集中到一块,定期召开对接会。 第三,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民营经济腾飞创造条件。未来几年,安康将形成包括高速、高铁、动车、航空、航运等内畅外联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与西安、重庆、武汉、成都“半日经济圈"。第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责任、法治、诚信、服务、廉洁政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打造公开、透明政府,主动接受监督。第五,创新机制体制。抓住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围绕打造投资洼地,推进园区改革创新,着力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
做大·做精·做特—— 壮大“一县一产业"
记者: 安康市下辖1区9县, 县域经济在安康整体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您执政期间如何进一步提振县域经济?
徐启方: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按照建设生态化的要求,做优、做精、做美县城,突显山、水、绿的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按照规模适度、生活便利、群众安逸的要求, 加快重点镇建设,完善公共设施,每个县至少要抓一个重点镇, 建成县域副中心。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三产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
县域工业集中区以旬阳生态、汉滨五里、石泉古堰、汉阴月河、 平利陈家坝、白河红石河、紫阳硒谷等园区为重点,抓好道路、管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飞地经济"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和保障体系,创新“飞出地"和“飞入地"协作机制,突出抓好项目和企业落地,做大做强入园企业。
壮大“一县一产业"。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资源禀赋,发挥县区资源、文化、交通、人才等比较优势,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在做大做精做特上着力用功,提升竞争力,壮大特色产业,像汉阴富硒食品,石泉优美县城和特色旅游,紫阳富硒茶饮,平利“美丽乡村",白河汽车装配,岚皋、宁陕、镇坪生态旅游和特色种养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记者:对安康未来发展有何新的期望?
徐启方:市委、市政府计划把安康打造成一座生态休闲的旅游城市, 作为人们健康休闲的一个理想目的地, 这个目标将激励我以及全市百姓一起努力。我希望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6%,森林覆盖率达到70%,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到那时,安康市环境将更加优美,生态更加良好,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更加殷实和幸福,安康定会以新姿靓丽,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地方。
新闻推荐
岚皋县城关镇保卫村慈安桥揭牌仪式现场李焕龙一条路,形成了慈善工作大思路。一座桥,架起了秦巴山民连心桥。从第一条“慈安路"到一千多座“慈安桥",徐山林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