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现象调查
让书写汉字成为一种实用追求□记者 郝彦丰 实习生 王珩 张凡
日前,重庆一大学生“400字简历写出24个错别字,面试遭拒"的新闻,引起热议。 事实上,“提笔忘字" 早已不是某个人的个别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近日,记者对西安部分高校大学生、公司白领、 普通市民等人群进行了走访,许多受访者均坦言自己曾有过“提笔忘字"或常写错别字的尴尬经历。谈及原因,基本上都归罪于“科技进步",键盘代替了笔杆子。对于这种说法,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并对“失写症"造成的影响有着深层次的担忧。
原罪不能归咎于“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汉字书写有很大的影响,但‘提笔忘字’不能全让键盘‘背黑锅’!"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黑维强眼中,他更愿意将“提笔忘字"与人们的学习态度联系起来。他认为,很多人走出学校后,就以为自己解放了,不再需要学习语言文字了。加上工作繁忙,长时间不读书,很容易导致与汉字之间的疏远。黑维强说,这也是为什么白领人群书写正确率甚至比中学生还要低的原因。他举例说,同样是用拼音输入法,当蹦出一个个词组时,有的人只选所需汉字,完全是作为工具使用, 而有的人还会留意一下不同词组的区别, 作为一次学习的机会,日积月累, 两者的结果自然有别。
同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的刘生良也认为,“提笔忘字"忘得不仅仅是“字",更多的是忘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刘生良指出,将“提笔忘字"完全归咎于电脑和键盘等新技术,实际上是现代人对传承中华文化责任的推脱和懈怠。这就好比伤人者将责任推卸给刀枪一样,刀枪确实是伤人的工具和载体,但并不是伤人过程的主宰。现代人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表面看是电子时代冲击的结果,实质则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和文明的一种轻视和冷漠。他说:“作为炎黄子孙,如果连汉字都无法熟练地识别、书写,那就意味着传统文化在一点一点流失。这不仅是遗憾,甚至是耻辱。"
让写好汉字成为一种实用追求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不可逆转的,如何有效减少“提笔忘字"现象的发生?
多年从事汉语研究工作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孙武军教授认为,无论是任何人,也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工作岗位,都不是忽视汉字文化的借口,人人都应该重视汉字文化,更要身体力行。他说,大学生上课时记笔记尽可能多写字,课后作业尽量用手写;上班族在用电脑时尽量采用五笔打字法,使用手机时也尽量多用手写功能,只有最大程度保障汉字书写频率,才能让自己不会“失写"。
刘生良认为, 汉字书写能力的养成是百年之需, 百年大计。一方面, 要最大程度唤醒公众意识, 让汉字书写成为大众陶冶情操、 提高自身素养的自觉自愿行动。另一方面, 要最大程度推动公众书写, 落实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 在中小学开办书法课、汉字书写进社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提高全民族的文字书写能力和文化修养水平。
对此黑维强教授却表示,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法令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一种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项技能或一种审美认同。现代社会节奏快,也没有挡不住人们停下来喝一杯茶的兴致。而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在受访中, 学者们更多表示,“提笔忘字" 可能会造成“失写症", 最严重的后果则是会让人们渐渐忘记汉字的博大厚重, 忘记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与学者们的担忧比起来, 更令人欣慰的是, 政府职能部门与媒体已经逐渐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等电视节目办得如火如荼,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有力校正。 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 捍卫汉字的文化地位任重道远, 还需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为之努力。
新闻推荐
□记者满淑涵“陕西能源结构调整的框架是怎样的?可执行范围内的能源指标具体是多少?有没有具体实施方案?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还有哪些困难?"10月9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