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原登荣
参加婚礼随份子钱, 已经成为时下亲友向新人表达祝福的“规定动作"。 但随着近年来份子钱数目的水涨船高, 又恰逢国庆节扎堆结婚,份子钱已经成为部分民众黄金周最大的一笔开销,甚至成为一种负担。
专家认为, 由于受到面子问题和攀比心理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份子钱的多少, 来衡量人际关系的亲疏,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 民俗沾上了市侩功利,就是恶俗。 结婚随份子钱, 适度即可, 切莫打肿脸充胖子。
参加四场婚礼一月工资没了
有媒体调查显示,国庆长假期间,86%的受访者收到了婚礼请柬, 表达祝福的方式则都是送上礼金,结果这份“心意"让近60%的受访者感受到了经济压力,其中30%的受访者直呼“压力很大吃不消"。
王苗,曲江某网络公司职员,每个月工资三千元左右。今年国庆节,她收到了四份婚礼邀请,其中就有两个闺蜜,本打算出游的她只能作罢。
王苗向记者表示, 几年前份子钱二三百元是常态,好朋友最多也就500元,但现在这个数目真的拿不出手了,别人都给800元或1000元,大家关系都比较好,确实不好意思比别人给得少。
“我每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国庆期间参加四个婚礼,两个闺蜜一人1000元,一个关系还不错的朋友给随了500元,最后一个关系一般只给了300元,再算上路费等花销,一个月的工资根本就不够用。 "王苗认为,份子钱当然得给,但是也要和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现在高份子钱的歪风真让人头疼,有时候都害怕接到朋友结婚的通知。
人情绑架份子钱成年轻人负担
收到友人请柬或通知,去不去婚礼现场,份子钱是自己给还是让人转送, 给多少钱合适,给多了自己能不能承受、会不会让其他朋友有压力,给少了会不会显得自己没面子……结婚随份子钱,已经成了不少人的烦恼,份子钱也渐渐被人情所绑架。
王苗坦言:“本来我给这四场婚礼的心理预期是1500元,两个闺蜜一人500元,其他俩人一个200元、一个300元,但是有朋友告诉我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给太少了, 会被人笑话,自己的好朋友给1000元才能更好地体现你们的关系,别人都给1000元,不是把你就晾一边了,反正你到时候结婚也能收回来。我觉得他说地在理,就把自己近一个月的工资给搭了进去。"
结婚收礼,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祝福习惯,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风俗。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这个民俗变了味,份子钱也从最初的几元钱,涨到现在的上千元。
西安市婚庆行业协会会长董峰认为,结婚送礼并没有什么, 吃酒席也不可能白吃白喝,婚礼宴会厅门口设置的礼簿签到台也司空见惯,但是一个月连续参加几场婚礼,就会让一些低收入群体感受到压力, 在这个金九银十的传统结婚季,特别是国庆黄金周新人扎堆结婚,会让这种压力倍增。
董峰称,人情面子和攀比心理是份子钱节节攀升的最主要原因, 大部分人会认为份子钱给多少,是衡量两个人关系的标准,往往拿出来的份子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本来是去送祝福的,现在却给自己埋了坑,已经失去了送祝福的意义, 相信主家朋友看到这样的状况,也会过意不去的。
专家:莫打肿脸充胖子
作为朋友,能够在婚礼上为新人送上祝福非常必要,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份子钱,让一些人在收到请柬时犹如收到了一份“红色罚单",民俗中最美好的一面被恶俗的市侩气息扭曲。正常的礼尚往来无可厚非,但让这份心意蒙上功利的色彩,就是陋习。
陕西省政协委员、 延安大学文化历史学院院长张小兵称, 结婚随份子钱是一种传统习俗,是有一定规制的礼数,但是随着近年来份子钱的不断增加,有些人直至把婚丧嫁娶当做收礼或者是受贿的良机。
结婚随礼的民俗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从情感上讲,不应也不能废除,民风民俗只能引导不可取缔。张小兵建议,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约束这种变了味的“恶俗"。
西北大学民俗学教授韩养民认为, 年轻人在随礼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不要盲目攀比,双方的感情是通过日常的交往体现和维护的,不能把份子钱的多少作为衡量双方关系远近的唯一标准。
董峰表示,现在新人结婚随份子,朋友间关系一般的得300元—500元,关系好的都得上千。一般来说,朋友结婚,人去了就是对他最好的祝福,对于份子钱应该量力而行,切莫有从众心理,打肿脸充胖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建春)近日,西安市政协机关在开展“强堡垒、当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新任机关党委委员和各党支部书记、委员,进行了以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为目的的学习培训。...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