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生于1971年,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书法等课程。1993年至1999年任《书法教育报》编辑、副主编。2011年起担任《艺术品鉴》杂志主笔,现为西安书协理事。
少年时就喜欢习字,上大学期间受李正峰老师影响,走上了读书习字修身相结合的学书之路。又受张湘华老师的深刻影响,跟随湘华老师练字习武多年。
始终坚持书法理论学习,发表过几十篇论文,撰写了大量随感,编辑过几百万字书画艺术类文章。
书论成果
在《书法教育报》连载发表有《苏东坡论书法》、《行书范字赏析》等,大都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2009年在《书法》杂志上发表《曾国藩论书法》,则是一篇比较严谨的学术论文,对曾国藩的众多书法观点进行了梳理分析,结合古代书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09年在《书法》杂志发表《郁达夫的放与朱自清的收》,比较了两位现代作家散文文风和书法风格。由此引起了对作家书法的研究兴趣,之后在《艺术品鉴》发表“文风墨韵”系列文章十多篇,进一步思考人格追求和审美情趣的问题。
《笔墨双城:老舍与沈从文的文风墨韵》,以一座皇城和一个边城引起对两位作家艺术风格的思考。
《文风墨韵:鲁迅与周作人》,主要从性情方面对周氏兄弟这两位文坛巨匠做了些比较。
《文风墨韵:沈尹默与台静农》,落脚点则在由于年龄差异,两人所受到“五四”文化的不同影响。
《风雨雅舍:梁实秋的文风墨韵》中谈到了梁在艺术见解上的“学者式的洁癖”和“缺少生趣”。结尾则归结为“他看书法,首重格调的雅俗。格调不够,即使技法再熟,也难入雅室。大概他觉得目光所及,能入高格的字,太少太少了。”
《六朝人物晚唐诗:汪曾祺的文风墨韵》则评价“一种风情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这话很多人说过,汪曾祺也很推许。借用于汪本人,说他艺术风格中的平淡洒脱和工致孤高,也算合适。”
《丑石:贾平凹的文风墨韵》开篇说:“贾平凹的字都像他名字中的那个凹。凹,四四方方,平平正正,无腰且秃顶,老实巴交。笔画细碎,难于连绵;结构封闭,不能舒展。写不快也写不巧。当成一块石头,也是不透不瘦,无卓然独立之姿,模样憨笨,分明一块丑石。”肯定了贾平凹的尚朴书风。
此外,还发表过《沉着痛快笔势论》、《秦岭摩崖的书法艺术》等论文几十篇。参与了秦岭文化研究的大型课题,对秦岭碑刻书法做了专门研究。
参与编写《大学书法》,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发挥书法在城市文化形象建设中的作用》,是书法学习中的理论总结和运用。
新闻推荐
家长带着孩子来听讲12月14日下午,2000名来自西安的爸爸妈妈们汇聚一堂聆听亚洲全脑第一讲师池江俊博的育儿经,这些来自西安的父母们通过池江俊博的大型公益讲座“早期教育成功之秘诀——全脑的力量...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