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地处咸阳市西北部陕甘交界,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全县辖9镇2个社区160个行政村,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耕地面积45万亩。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23家,共设床位445张,村卫生室160个、个体诊所6家。全系统共有在岗职工558人、卫生技术人员507人。
近年来,长武县坚持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该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获得全省“十一五”期间地方病防治先进县、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县、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县、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称号等殊荣,2014年,被列为全省“一市十县”医改试点县之一。
凝聚共识抓机遇 破解瓶颈强基础
新医改启动实施以来,长武县紧紧围绕“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凝聚思想共识,抢抓政策机遇,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医疗机构承担一点的办法,着力破解资金短缺的发展难题,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条件。近年来,投资1.5亿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34267平方米的标准化二级甲等医院,设置床位420张,购置各类先进检验设备,门诊年接诊患者将达到17.9万人次左右;先后完成了全县9个镇2社区13家镇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配备了B超机、X射线、生化仪、血球仪、病床等常规医疗设备540台(部),基本解决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紧张的局面和设备短缺的现状,为基层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完成了全县160个行政村的卫生室建设和扩建任务,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完善县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实验室,并配备艾滋病检测、检验设备35台;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城市容貌大提升、农村环境大整治”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活动,累计投资108.8万元栽植景观苗木,移植花卉盆景,对园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及文化建设,不断优化了群众就医环境。
深化改革激活力 强化保障促发展
2011年以来,长武县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把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纳入了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数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医改工作。一是立足县情超前谋划。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长武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实施方案》和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划,明确了医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对全县3家公立医院进行超前规划,明确了医院的发展方向、建设规模和功能布局。二是健全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公益性原则,将县人民医院人员工资、津贴的70%以及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人员工资、津贴、降温费、取暖费和各种保险纳入全额财政预算;实行“零差率”销售,彻底取消了药品加成现象,并将因医疗服务费用调整所减少的收入,全部纳入县财政予以核定补贴,保证了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三是完善核编核定体系。严格按照核编核定规定,对县域三家县级公立医院进行了细致的核编工作,重新核定床位610张,对全县1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核编,定岗定编219人。四是积极调整医疗价格。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测算核实,出台了调价方案,对全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进行了调整和统一,进一步降低了群众的医疗负担。五是着力加强医院管理。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探索成立了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医院理事会,由理事会公开选拔聘任院长,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对公立医院重要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决策。在院长法人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监管约束机制,增强了重大决策透明性、公开性。六是大力推行人事分配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创建公平、公正、透明的用人环境;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考核分配制度,着力实行“433”收支分配管理制度,医院收支的盈余部分,40%用于日常运行,30%用于医务人员的加班工资、值班费、医疗津贴和奖金,30%作为医院发展基金。通过各项人事制度的建立和绩效考核办法的落实,进一步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合作医疗惠民生 成果丰硕添福祉
该县始终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保障民生的关键之举,制定出台了《长武县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统筹补偿实施方案》,规范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广大农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面逐年提升扩大,参保效益逐年攀升,逐步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06年—2013年,全县累计为97.75万群众报销医药费用20368.87万元;全县门诊、统筹定点医院和村卫生室增加到124家,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了便利;率先在全县1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和县级3家公立医院“定额预缴、据实结算”的诊疗服务模式,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就医负担;在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实行“一厅式”办公,“直通车”报销和“一网通”电子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城乡医疗求助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费用的同步结算;定期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三合理”检查和门诊统筹稽查检查考核工作,保证了新型合作医疗健康运行。
药品管理“三统一” 基本制度全覆盖
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该县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医改重点内容之一,不断强化措施,稳步扎实推进,基本实现了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2010年10月,该县成立了“药品‘三统一\’采购结算管理中心”,全面负责药品“三统一”工作,并将药品“三统一”工作纳入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年度考核范围,确保了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工作的正常运行。先后在镇级13所中心卫生院、160个村卫生室和县级3家公立医院实行了基本药物统一用药目录、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药品“三统一”机制。目前,全县3家县级医院、13家乡镇卫生院和160个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利差销售、统一配送和集中结算工作,药品“三统一”工作实现了全覆盖,药品使用率和配送率分别达到100%和95%,配备率达到100%,累计采购药品3514万元,让利患者527万元。药品“三统一”制度的稳步实施,实现了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零利润并同质同价,保证了医疗用药安全,打破了“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让群众用上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放心药。
科技兴医重质量 医疗水平上台阶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医”战略,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思路,将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临床路径管理省级试点工作、单病种和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全面提升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水平。县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建立协作挂牌,与省市44位专家学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成了新生儿科、眼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等一批重点学科,开展了优生优育门诊、腹腔镜微创手术等16项新技术、新业务。县中医院积极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特色鲜明的肛肠科,安装了首台数字X射线投影系统(DR),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先进的医疗服务。积极开展县镇一体化管理,安排县级3家公立医院和乡镇3家卫生院对口托管,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医务人员轮训、派驻专家带教等举措,逐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先后累计开展各类业务培训22次200余人,带训骨干医技人员23名。
公共卫生均等化 加强服务保健康
该县始终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卫生监督所技术、人员、设施的引领作用,为基层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指导和服务;广泛开展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及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项目,累计受益人群达15.7万人(次),减免、补助各类费用412万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3%,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达到92%,0—6岁儿童体检率达到98.83%,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达到97.7%,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8.68%。先后建成县级艾滋病初筛实验室1个,基层中心卫生院接种门诊13个。成功应对了水痘、突发腮腺炎、风疹流行、甲肝、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疫情,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达到100%,乙肝等“七苗”接种率连续五年达到95%以上,建卡建证率达到100%。
健全机制抓培训 引进人才建队伍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人才兴长”战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和“四个定期”培训的办法,逐步建立了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培训计划》,定期聘请省、市专家教授来长授课,累计培训业务骨干600多人(次);定期邀请县内知名专家开展医疗、护理、医技、医疗安全等方面知识培训20场(次)培训业务人员1500多人(次);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中开展了“三基三严”等培训活动,累计培训700余人次;定期组织业务骨干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先后参加各类培训100余人。结合编制岗位空缺情况,为县级医院招录本科卫生专业人员34名,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考了大、中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4名,有效保证了医疗队伍的健康发展。
今后,长武县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立足县情,审时度势,认真落实中、省、市各项惠民医疗政策,集思广益,着力破解资金、人员短缺的瓶颈,切实解决群众入院难、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幸福新长武提供有力支撑。 (赵一鸣 文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毛毛))12月19日,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第四届换届大会在西安举行。会议选举王玉刚为协会第四届主席;选举陈彦、贺荣敏、史兵、由文华、曾玉华、郭建荣、刘水、李军、胡增宁、李长军、李爱超、...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