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杜瑶
“你幸福吗?”这样的发问,一度引发时下中国人的热议。无论是耕作在田间地头,还是忙碌于繁华都市,抑或久居海外,国人对幸福的描述见仁见智,对幸福感的追求却不约而同。
有资料显示,今年10月份完成的“2014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80.7,比上年提高0.4。在此次全国范围的调查中,有6.2%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61.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较幸福,感觉自己不太幸福的受访者占比13.7%,感觉自己很不幸福的受访者占比1.8%,还有17.1%的人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从幸福指数的调查中不难看出,仍然有一部分人觉得生活不太幸福,甚至不幸福。那么,哪些事情会让人觉得不幸福呢?排在首位的原因就是:钱不够花。
“你的金钱越多,就会越幸福吗?”当跟人们谈及这个问题时,超过三成的受访者都给出了肯定答案。“虽然我认为金钱和幸福程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钱不够花,还是会让人觉得不幸福。”34岁的小刘是土生土长的老西安,谈起自己的感悟时,他显得格外中肯,但也难掩幸福被“金钱”绑架的无奈。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所长戴正清,把幸福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身体幸福,二是社会幸福,三是精神心理层面的幸福感。对于幸福层次的表述,张楠十分赞同,“其实,我们想要宽松的生活,不愿为生活所累。可现实往往总把我们困在追求幸福的最底层。尤其对于我们这样来西安奋斗的外乡人而言,情况更糟:我买的房子七千多一平方米,交了首付,还要月供。上班又远,还要养车,这样下来每个月光这两方面开销就得小五千,剩下的可想而知。幸福,都在劳碌中飘渺。”从张楠的话语中不难读懂金钱和幸福的“拼杀”。
诚然,幸福追求的转型,在当下中国可谓是“喜忧参半”。喜,因为中国人开始关注幸福感,幸福的普及率提高;忧,因为社会发展程度和占有资源的不同,还有一些人并没有达到自己所希望的幸福。解救“被绑架的幸福”,我们需要理性的大环境,更需要找准现实定位,切勿急于求成。正如小刘所说:“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幸福!”
新闻推荐
200个蓝天来之不易 ——陕西“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林琳陈艳通讯员徐刚2014年12月11日,西安环保部门传出信息:今年西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0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6天,空气中细颗粒物降幅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200个蓝天来之不易!两年来,陕...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