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朋友九‘微商\’,还有一个在观望。”套用这样的一句歌词,也许可以描述目前微信朋友圈的现状。在朋友圈卖面膜、卖假睫毛、卖女装、卖佛珠还有一些做海外代购生意的越来越多,单月流水竟可达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不说,更是释放了大众对于微商美好未来的全部想象。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微商”这个发轫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新生群体就以一种野蛮生长的态势席卷天下,在推动全民创业的同时,也因其门槛太低、缺乏监管而乱象丛生。大量非法暴利的三无产品混入,买卖双方纠纷不断,最近,“微商”又陷入了“传销化”的泥沼。
伤心的买家
“真正的良心好面膜,排毒、美白、嫩肤、补水、保湿醒肤、冰镇修复、抑制黑色素、淡化痘印,×××向大家承诺,真正的蚕丝面膜,安全无激素无依赖性,不含铅汞无超标,所以不要说它贵。”最近,不少市民发现,微信朋友圈不知何时开始,充斥着化妆品、保健品、潮流服装、食品等等这样的广告。家住西安凤城一路的市民刘女士无奈地向记者表示:“每天翻看朋友圈,这种广告成了必选项!”
除了有“被骚扰”的感觉外,不少市民还觉得,朋友如此频繁发布广告,是在“透支”友情。微信的朋友圈本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只有朋友间能够互相看到对方信息。在这个基于彼此信任基础上的空间里频繁发布广告信息,不少人表示“很无奈”。“没有发票,没有售后服务,也不好意思跟人家要求退款,这坑的不是钱,是友情啊!”在微信购物中受骗的市民章小姐向记者吐槽,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她花1280元买下了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推销的一件韩国代购的衣服,可收到货后发现衣服只是高仿品,根本不值自己所付的价钱,“衣服的质感太差了,还不如地摊货,都怪我贪图小便宜,误信了朋友,现在只能是花钱买个教训。”章小姐不好意思开口跟朋友要求退货,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
“朋友圈”是小的商圈,但它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抢占着消费群体。记者在微信中搜索好友关键词“代购”,马上蹦出“韩国代购”、“英国代购”、“香港代购”、“水客联盟”等,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代购不到。然而,腾讯曾发出公告称,不少人在朋友圈发各种名牌包、鞋子、饰品、手表、钢笔等图片,都号称是国际名牌,还有各类海外代购,他们提供的单据足以乱真,但产品却是假的。“朋友圈变成大卖场我就忍了,但各种假货横行,就真的是乌烟瘴气了。”在西安曲江新区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的高管曾子岳一气之下屏蔽掉这类朋友圈信息。
来自工商局的调查发现,“朋友圈”代购维权困难。比如一些代购店收了钱交了货以后就消失了;消费者买到假货后难以界定该谁赔偿。根据相关规定,一旦微信朋友圈的商品交易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或拒绝履约等消费纠纷,除非销售者有明确的固定经营场所,否则消费维权将出现无源追溯的困局,往往无法介入处理;如果消费者在微信上购物没有聊天记录且是直接转账,日后维权就缺少了证据。
闹心的卖家
“微商”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却依然处于一种无规则、无秩序的“野蛮生长”状态,层层代理的销售模式被质疑为传销,假货、乱价、售后服务无法统一管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微信朋友圈里搞推销的卖家大多都是个人,不会进行工商登记,部分人会同时在淘宝上开网店。其销售方式主要是利用朋友推荐,通过展示货品专柜、快递单、专柜小票来“诱惑”圈里的朋友。多数人的销售都是靠朋友帮衬,再由朋友介绍给其他朋友来维持生意。
“最近,我的亲戚朋友,甚至公司楼下鲜花店老板都在微信推销几种不知名面膜,他们还热情地鼓动我加入代理的行业,号称做代理后每月随随便便可赚上千元,好好干月收入可超10万。”谈及创业、致富等问题时,经营着一家淘宝小店,专卖农资产品生意惨淡的市民刘春丽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几个朋友的话很有诱惑力,说法也很相似,“像是被洗脑了一样”。刘春丽担忧,自己的朋友会不会是误入了传销组织?
“微商”靳满运以前在朋友圈中销售陕北特产、洛川苹果。市场打开后,随之而来的是竞争对手增多。“微商能坚持下来挺难,最初拓宽朋友圈是一个坎儿,之后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能够保持住销量也不容易。”他认为做微商的人多而市场需求空间就那么大,朋友圈消费能力被透支,毕竟谁也不会愿意消费一成不变的商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食品方面。靳满运现在不仅卖特产、水果,也增加了酒水、饮料。“朋友圈内消费品质的特性是一定的,一定时期内不会改变,毕竟都是这些人,但在消费的同时一样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下一步要做什么,很多微商自己也不知道。”
种种困境之下,很多微商做生意的逻辑发生了改变,过去还是以商品买卖为根本,现在都以扩大代理层级为盈利点,一个总代如果有10个一级代理,每个一级代理下面又有50到100个二级代理,以这样模式来出货,到最后,总代都不需要担心货有没有真正卖到消费者手里,反正只要分发给代理商钱就到手了。而产品怎么样,消费者用的怎么样,反倒不怎么关心了,如此这般,前景堪忧。
迷茫的“微拍”
去年,国内艺术品网络拍卖风生水起,不仅艺术圈内各机构纷纷试行网络拍卖,淘宝、国美、苏宁等大型电商也争相加入艺术品网拍的市场争夺战。而今,另一种新的在线拍卖方式又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微信拍卖。微信拍卖以其参与门槛低、方便快捷等优点在朋友圈日渐流行。
微信上首个拍卖平台“周周拍”自去年2月上线以来,已经举办了多期拍卖,参拍作品起拍价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拍卖相当火爆。“其实参与微信拍卖很简单,买家加入了微信公共平台,就可以看到预展的书画。拍卖之日,在留下姓名和电话之后,就能在平台上叫价,当然也可以给拍卖师打电话,进行电话竞价。”说起微信拍卖,在西安东郊义乌商城做生意的小老板李萌来了兴趣,他告诉记者,自己特别喜欢书画收藏,通过参与微信拍卖淘到了好几件满意的作品。他说,从去年到现在,迅速出现的微信拍卖有“周周拍”、“阿特姐夫日夜场”、“蔷薇拍卖”、“大咖拍卖”等微信拍卖群。一切似乎与现实中的艺术品拍卖如出一辙,只是这种网络竞拍的方式门槛更低,也更为便捷。
虽然微信拍卖风生水起,但其发展还是遇到不少问题,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其信用问题了。网友“sam”在翡翠论坛上发帖讲述了自己参与微信拍卖并对其产生质疑的经历。通常某微信朋友圈的圈主晚上8点准时拍翡翠,sam”看了几天感觉性价比还不错就参与了,出了几次价结果拍到了一个小四的蛋面。在付款时,圈主要求汇款到指定账户,不允许付款到支付宝,并指明拍卖规则就是如此,不满意3天无条件退货。如此一来,“sam”对微信拍卖可信度产生怀疑。也有网友质疑称,通过微信圈如何看到别人出价?另外知情人称,淘宝、新浪的拍卖基本都是有托的。
除此之外,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正规的拍卖行所组织的拍卖活动受《合同法》、《拍卖法》、《拍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可现在的一些微信拍卖平台甚至根本都没有拍卖的相关许可证,完全不受制约。这也使得一旦出现纠纷,买家维权无门。
“微商”的未来
随着微信、微博的风靡,“微商”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迅速生长的微商背后是一组不容忽视的数据,目前微信的用户数已超过6.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4.7亿。与此同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各种微信店铺也已过1000万家,2014年,微商市场就有1500亿元销售额。然而,由于目前微信、微博并未实行实名制管理,一般情况下无法查到用户的真实信息。因此,“微商”交易一旦出现纠纷,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保障,买卖双方维权比较难。
“微信朋友圈购物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无法直接找到商家维权。”西安简能律师事务所律师曹保平表示,对于微信朋友圈购物,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特定规定,只能通过朋友与商家取得联系,鉴于这种现状,消费者本身就成为破解朋友圈中商业乱象的关键环节。消费者要管好自己的钱袋子,首先需要管好自己的“欲望”,戒贪止欲,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许多朋友圈商品都是打着“高仿”、A货”、“特殊渠道”等旗号,意图营造出“物美价廉,不买就亏”的气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同时因为是熟人而降低了防范心理,消费者在购买时通常就会忘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个道理。
“工商部门应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不要为了个人情感放弃追诉机会。”长期从事地域经济研究的西安学者刘世晋认为,工商部门对有关“微商”行业的投诉举报,应及时采取“工商介入、平台配合”的方式开展调查、处理,并及时披露和通报,全力规范新兴行业的经营秩序,同时,逐步推动“微商”行业执行营业执照注册登记工作,对无营业执照的“微商”采取注销账号、屏蔽交易链接等科技手段,阻止其违法经营行为。另外,积极引导微信平台运营商建立自律管理机制,加强用户信息管理,推行实名制认证。同时,督促“微商”自觉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杜绝“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走进楼盘看市场系列报道(二) 一路向北:楼盘数量多体量大前景好
近几年来,随着西安市政府的北迁、地铁二号线的通车、北客站的运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兴建,以及各大商业群体的北移等等利好的影响,不少一线开发商落子北城,加速着城北的开发建设,随着开发体量的逐...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