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被誉为“爱心天使”的西安女孩熊宁吗?她用自己的善良和执着,感动了古城,温暖了玉树。3月10日就是熊宁去世7周年纪念日。今年46岁的张红喜,不仅热心公益,而且对于熊宁父母的抚慰,在这7年来,更是从未间断。
延续爱心他一直关心着熊宁父母
“2008年3月10日,年仅29岁的女孩熊宁,在自愿赴青海省玉树救助雪灾群众时,遭遇车祸身亡。再有不到两个月时间,熊宁离开我们就7年时间了。”每当说起熊宁的故事和她的精神,张红喜都觉得很惋惜,这么好的一个女孩,就这样早早地离开了。
张红喜,今年46岁,也被网友誉为“爱心作家”。自从熊宁离开后,对于熊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他一直没间断过。一次巧合,让张红喜对“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熊宁的高尚品质敬佩不已,最终使他走上了传播志愿者服务理念的爱心之路。
“熊宁离开后,大家都很担心熊宁父母。”张红喜说,他作为一名志愿者,2008年多次来到熊宁家,找熊宁父母聊天,希望在精神上能多抚慰一些。在随后接近7年的时间里,帮助熊宁父母参加一些活动,张红喜总是想方设法去帮熊宁父母,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每天看报他总在寻找最需要帮助的人
每天6点多起床,张红喜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留意受伤害和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受到意外伤害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从媒体上发现,然后与记者或家属联系,进行一对一定点帮扶。
7年来,张红喜自筹资金沿着熊宁的足迹跑陕西、赴青海、进北京,历尽坎坷,受尽磨难。他筹集善款3.6万元救助藏族重病少女索南巴毛;引资22万元援建玉树“熊宁爱心希望小学”;先后为各类希望工程等募集善款达数百万元……
张红喜出生在陕西关中农村一个并不富裕但很温馨的家庭,因为参军、求学、调转在外多年,但萦绕的乡情总是挥之不去。“一定要把熊宁的精神传承下去。”张红喜常说:“幸福的意义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能够尽自己的心力帮助更多的人。我感觉被人需要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这是人生不可替代的成就感。”
有奖征集
从即日起,本报联合三秦网,特别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寻找最感人瞬间”专栏,如果您身边也发生了这样的感人故事,或是令您感动的瞬间,请您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来,您可以通过三秦网www.sanqin.com或本报新闻热线965369联系我们,也可通过本报新浪或腾讯官方微博@三秦都市报,或官方微信sanqindushi-bao521等方式告诉我们。
提供的照片一经采用,本报将提供价值188元的渭水汤苑温泉体验券一张。期待您的参与。
本报记者谢斌实习生申依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谢斌实习生申依晨)去年3月19日下午,孕妇周女士从西安二府街十字过马路,走到隔离带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名男子突然一拳打在她的肚子上。打人男子偷袭后快速跑到路西边,路口的红灯亮...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