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董倩茹记者石喻涵)降低门槛,将法律援助覆盖人群拓展到低收入群体;案件审批期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开通农民工、残疾人等多条“绿色通道”……去年,西安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推出了十条便民措施。一年过去了,实施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1月13日,年近七十岁的孤寡老人刘老太走进了西安市法援中心,仅用了两三天时间,她便在法援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下拿到了自己的赡养费,如果在以前,这个过程至少得一周。这得益于西安市法援中心十项便民措施的实施。
从去年开始,西安市法援中心将援助的触角深入到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基层社区、村组,已先后在工、青、妇、残等部门设立联络部(站)141个,在西安市公证处、市劳动监察支队等单位设立了8个法律援助便民接待窗口。至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四级便民网络基本形成。另一方面,为创新便民形式,西安市法援中心同陕西省铜川市、吉林省四平市等省内外多个城市签订了法律援助协作协议,创新了异地法律援助协作机制。此外,通过开通网上咨询和受理途径,在继续完善“志愿律师库”的基础上,结合“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在雁塔区成功试点了“网格化”法律援助服务模式。
新闻推荐
常人眼里两会就是听报告举手,其实没那么简单 告诉你 两会是这样开的
两会一年一次,是媒体报道的重要“战场”。密集的信息、各种释放的信号铺天盖地而来,占据着大篇幅的版面和网站页面,也让很多人对两会有了自己的想象和描绘:一群代表、委员正装出场,台上一排领导坐席,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