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2指挥中心接受了104余万起群众电话呼叫,每天3500多通电话里,有30%左右的交通事故、拥堵等警情,其余70%都是群众的咨询求助、投诉反映等内容。面对人员走失、失物寻找、中高考送考、危重病人救治等“急、难”求助,122接警后总是第一时间行动,组织交警积极开展应急救助服务——走失人员立即登录全市丢失人口信息网、发动全市公安系统开展联合寻找;失物寻找立即联系公交公司、出租车管理处、就近岗位交警并登录车辆管理信息网进行协助查询,中高考考生忘带准考证、走错考场、赶考迟到,第一时间调派就近巡逻民警爱心送考、警车引导;对危重病人紧急赶赴医院,及时调度一线民警开展接站、开道或护送、沿线交警开辟绿色通道、交通广播全程直播、协助办理入院急救手续……如此贴心用心的服务,使老百姓打心眼里认可“交警122是救助群众的一条热线”。
“‘今天家长会,儿子考了55分,全班最后一名;亲子活动人家都是妈妈去,你倒好,从来不见人’。老太太天天数落个不停,我从来不敢反驳”,说这话的是指挥中心接警科的科长贾茹。对于家人和孩子,她只能愧疚地无法抬头。在中心工作8年了,她的每一个除夕夜都是在单位和同事们度过的。因为24小时的工作制度,一年365天,接警科的姑娘们根本无法休一个完整的节假日。
“您好,交警122指挥中心!”这就是她们的工作,每天面对着电脑和电话,不断重复着一些相同的话语,接上百个查询、报案、求助,当然也有不少骚扰类的电话。被姐妹们戏称为交通王的王静,从2000年一毕业就来到了指挥中心工作,时光荏苒,一晃14年,西安市不管大街小巷,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网已全然刻画在脑中,这些年跟群众讲的话,比父母、老公、孩子和朋友的总和还要多几倍,把一生中最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122。47岁的老党员王芳,一家三口是“三警之家”,刚毕业的儿子被派往了埃博拉病毒肆虐的非洲维和,年迈的父母远在新疆,她时刻揪心着远方的亲人。可每当踏进工作大厅时,她就会将这一切统统放下,精神百倍地拿起电话。作为老大姐、老党员、老先进,她率先模范,加班、倒夜班决不推辞,还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传授给年轻同志……
走进西安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感受到的是他们“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的情怀。他们努力工作,将每个小警情都当做群众的大事情来办,为百姓创造平安的出行环境。他们的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近年来,指挥中心曾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全市“青年文明号”,全市维稳先进单位,“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级三八红旗集体”,“全市缓堵保畅标兵”市局“感动古城的十大警察故事”等荣誉称号,并荣立省厅集体三等功。
一个高效、优质的青年团队,凭着他们甘于平凡、脚踏实地、精诚服务的行动,时刻诠释着人民警察坚韧、奉献的内涵。他们燃烧自己火热的青春年华,为西安市的通畅和平安奉献热量。度过无比繁忙的早高峰、晚高峰,天色渐渐暗下去,人们安全地回到家,坐在饭桌上开始吃晚饭,交警122指挥中心的工作者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准备着,为百姓的出行平安而感到幸福。
本报记者晁阳实习生许可通讯员杨杨
新闻推荐
深入实施内涵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素质教育掠影
校门参加陕西省汉字书写大赛获第一名民乐队参加西安市艺术月红领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创新点缀人生让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梦想让科技融入梦想““航空筑梦航空筑梦””启动仪式启动仪式...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