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佳静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书籍之外洋溢着温情。一盆蝴蝶兰叶色如洗,依如它的主人历经岁月耕耘,执着描绘生活暖色,在人生和文学高地上一路放歌。
她说,自己有浓浓的“草根情结"。案头上一份提案素材,来自商州一位叫刘建涛的农民朋友。自担任省政协委员开始,她每年都要从基层收集提案线索。“政协委员来自人民,委员不能悬在空中,与民生不接气,对问题不调研,这样的委员说话就没底气。"
她,就是省政协委员、《文化艺术报》总编辑陈若星。
不一样的身份,一样的责任
生性豁达乐观的陈若星,很难让人察觉到肩负的重荷。
17年前,父亲因脑梗瘫痪在床,8年前完全成了植物人;6年前,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单枪匹马的她,身患乳腺癌,却依然用柔弱肩膀撑起家庭一片天。
作为生活的勇者,她每天负重而行,既要照顾患病的父母,又要兼顾传媒事业,履行好委员的职责与担当。
超强毅力从哪里来?陈若星淡然一笑,习惯了就好。说起自己委员身份,她言由心生,说自己在朋友眼里,有些呆气傻气。“别人轻易放过的事情,我都要认真对待。"
对家庭,要认真对待;对事业,要认真对待;对履职,更要认真对待。在陈若星看来,当委员不是做“花瓶",履职更不是“走秀"。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我深爱着脚下这片大地"。在她看来,履好职尽好责就是对大地母亲、对人民的最好回报。
用感恩的心为民代言,这就是陈若星当委员的心灵收获。
来自果农的文化提案
“我不认为,当委员就要光盯着一些貌似‘高大上’的问题。民生无小事,我更愿意为基层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谈履职体会,陈若星不掖不藏。
作为一名作家,下基层采风,她情有独钟。2008年,陈若星到陕北采风,偶然结识了洛川一位30多岁的果农。交谈中,她了解到小伙子因为赌博,一夜输光了16万元家底。为了帮助这位果农戒掉恶习,回到西安的陈若星,不时寄去文化书刊,电话疏导情绪,鼓励他树立信心从头再来。最令她欣慰的是,那位果农不仅戒了赌博,还当上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经常帮助他人做善事。
两年前,得知陈若星当上了政协委员,小伙寄来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老大姐能上会提一提。陈若星对此很高兴。“我愿意成为基层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我能为群众代言,这是件很荣幸的事,不能让他们失望。"
“我觉得自己很‘草根’。"陈若星对此很享受。她说,政协委员要常和群众“走亲戚",群众反映的一些事,表面看似乎很小,但对一些家庭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正是怀着炽热爱民情怀,这位果农反映的“小事",在她深入调研后,上升为一件有价值的文化提案。
“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都很渺小,只有脚踏大地,融合了基层声音,建言立论才有温度、有力道。"陈若星提高了声音。
当委员要发挥“点滴之力"
“我的提案都很小。"陈若星谦虚地说。
首任委员,陈若星提交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两件提案,“舌尖"成为媒体追逐亮点。
2014年的一件提案,是关于廉价药的。陈若星说,只要做个生活有心人,就能找到提案采集的灵感。作家的细腻,在履职时发挥出作用。
“今年我准备了5件提案,有建议设立禁赌日、免费提供食用盐和加强文化产业管理。其余两件是关于建立对失能老人就医绿色通道和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丝绸之路历史简介选修课的。"陈若星说。
“作为政协委员,我认为最幸福就是帮助底层把声音传递出来,社会进步与发展正是靠一点一滴的力量来推动的。"她说,这是自己朴素的履职观。
新闻推荐
——记省政协委员、永安医院董事长王永安王永安,咸阳市劳动模范,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泾阳县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陕西万灵堂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永安医院董事长。“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