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好读书之人,必有藏书,而且经年累月,数量不菲,新旧不一。徜徉其间,不醉也是快意!
我的一个朋友,与河南籍散文家周同宾关系甚是要好,有一年朋友去河南探望老先生,回来感慨先生确是个读书人。藏书甚丰,一堵墙都是书,让我好生感慨了一阵。
读书人爱书,且爱藏书,这是不争的事实。西安的几位著名作家,藏书亦多,但最怕人翻动或者借阅。为了避免这类尴尬,作家们在书橱上贴了“本人藏书请勿乱翻”或者“免开尊口概不借阅”。我理解他们这类告示的初衷,倒不是他们吝啬,他们爱书如命,像葛朗台一样守着这些书,生怕被人借去丢了弄折了。事实上,一个人好读书的人藏书有多么不易!有的年轻时省吃俭用,买一堆书,回来如饥似渴地读,床上、地板上、书桌、沙发甚至卫生间到处都是书,坐到哪里都有书看,随时书可信手拈来,此种滋味,恐只有读书人才能领会啊!
再说说我的读书与藏书之经,上学时为读书将生活费挤兑,自己克扣自己,身体瘦弱不堪。在西安读大学时逐渐养成去旧书摊淘书的习惯,不想竟坚持下来,毕业后的十余年来,也淘了不少古旧书刊。小人书、连环画报以及一些名著,还有诗词、散文、小说类的旧书,算起来也有四千多册了。如果平均按5元钱计,也价值两万多元了!加上我过去的藏书,我的藏书数目也近万册了。可惜没有专门的书房,孩子的书橱都被我的书占领了。一些我认为值钱的书,只好藏于鞋盒子或者月饼盒子,再分门别类的摞起来。我的罗汉榻上,时常就摆满了这类盒子,无事卧于榻上,抽出一本,这本书从哪个书摊所淘,书摊的主人长什么样子我还都记得起来。至于书的前任主人,他们是谁,我并不在乎。我在乎阅读的体验和读书的快感,这种惬意是任何活动替代不了的。一些书上还留有前任主人的姓名和标注,可以看出,他们也曾经认真地读过这本书。前一阵我买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5月第一版的《宋诗一百首》,当时的定价只有0.36元,我掏了五元购得。但令我意外惊喜的是,书里竟然夹着当时在上海古籍书店买书的购书凭证,当年上海的电话号码也只有6位数,时间是1980年3月8日。就这张购书凭证,价值也不菲了啊!是一本很不错的古旧书籍了,值得收藏。
读书、藏书是与生俱来的事情,是同时进行的事情。曾买过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读书与藏书之间》,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先生。先生对于读书与藏书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去书肆购书,写《书肆记游》,也写了自己淘书的经历,《牛头、鸡肋与狗屎——闲说旧书市上捡漏儿》便是佐证。他甚至在斯堪的纳维亚买旧书,可见,但凡读书的人,其藏书里也有不少是旧书摊上淘来的。
读书之乐,不在书之新旧,重在读书人的需要,他认为有用的书,即使在别人看来一文不值,他也舍不得让别人拿走的。试想一下,坐拥一堆藏书,于其间追溯源流,徜徉书海,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读书与藏书,藏书与读书,相辅相成,读书为了藏书,藏书为了读书,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新闻推荐
一边是户外运动可以亲近大自然,一边是室内健身不受天气影响,两者各有好处。那么在参与健身运动时究竟选择室内健身还是室外健身呢?记者特别对市民进行了采访。多数市民选择室内健身在采访中,支持室内...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