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商洛核桃专家王根宪(左)给种植户王侃平作核桃树修剪示范。记者郝彦丰摄□ 记者 郝彦丰 王斌
商洛小伙儿王阳,这次来西安本是游玩散心,结果却为核桃之事而感到不爽。
他在省体育场里逛年货会时,无意中发现卖核桃的商家基本上都是打着“新疆核桃"、“云南核桃"的旗号,竟没有一家卖商洛核桃。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商家是嫌商洛核桃不出名,卖不动。
作为唯一“中国核桃之都"商洛的核桃产业发展为何陷入困境呢?
核桃产业发展滞后
“原来总以为‘中国核桃之都’商洛的核桃很有名,现在看来品牌还没有真正打响。"2月10日,王阳向记者感慨道。
王阳所说的“中国核桃之都",是中国经济林协会于2010年9月份授予商洛市的称号。该协会官网显示,目前全国41个市县获“中国核桃之乡"称号,其中陕西洛南县、黄龙县等7县区获此殊荣,而荣获“中国核桃之都"美名的仅有商洛市。
的确,核桃在商洛种植极为广泛。记者从商洛市林业局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商洛市核桃总面积达285.67万亩,总产量达4.72万吨,总产值突破14亿元。核桃栽种基地遍布全市各区县,栽种核桃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95%以上,核桃已成为商洛林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然而,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商洛核桃产业发展依然滞后,不仅在全国的排名呈下滑趋势,而且与新疆、云南等地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大原因制约发展
商洛市政协委员、商洛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牛波一直关注商洛核桃发展。他认为,商洛核桃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尤其没跟上电商时代步伐,从一些网上的核桃销售数据便可以看出。
2月11日,记者登录淘宝网对陕西与新疆的核桃销售数据进行了查询对比。输入“陕西核桃"显示3689件宝贝,输入“新疆核桃"显示23500件宝贝,新疆销售推广的数量是陕西的6.37倍;输入“商洛核桃"显示643件宝贝,输入“阿克苏核桃"显示7622件宝贝,阿克苏销售推广的数量是商洛的11.85倍。
通过调研,牛波发现,政策扶持不到位成为困扰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目前,商洛种植核桃的农户主要依靠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省政府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等有限且不确定的资金扶持。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专门用于扶持核桃产业发展的配套资金较少。尽管早在2010年商洛市政府就制定了《全市核桃产业2010-2015年发展规划》,明确市级配套扶持建园15元/亩补助政策,但一直未能到位。
“从总体来看,商洛核桃产业目前效益的确很低。"商洛市核桃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根宪说。这主要表现在“四低":产量低,包括总产和单产,按挂果树计,单株核桃产量往往只有1.4公斤;价格低,农家品种核桃14-16元/公斤,良种26-32元/公斤,而新疆核桃达到60-80元/公斤;良种化水平低,目前全市良种面积仅占核桃总面积的一半,还有近半数的实生幼树需高接改造;科管水平低,多数重栽轻管,甚至放任不管,成片园分散到户,难以实施标准化管理。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王根宪也为商洛核桃科技服务力量不足而深感忧虑。目前,商洛市区县有专兼职从事核桃技术服务人员80余人,由于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层次不齐,科研设备、工作条件普遍较差,影响和制约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大多种植户“靠天吃饭"
受核桃科技服务力量不足的影响,商洛市大多种植核桃的农户只能“靠天吃饭"。近日,记者在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采访了解到,受虫害、灾害天气等影响,该村核桃去年大幅减产,收入也自然减少。
今年66岁的王侃平,自家种植的3.8亩核桃树去年只卖回6000多元,比往年少收入近万元。当记者询问他今年核桃是否会增收时,他一脸无奈地说:“这现在怎能知道,要看老天爷的脾气收成。"该村支部书记李彩凤也表示,尽管每年市上区上的农林科技部门会来村里开展核桃种植技术培训活动,但“感觉来得次数有点少"。
在刚刚闭幕的商洛市“两会"上,牛波提出《加快发展核桃产业,打响商洛特色品牌》的提案。不少受访者也向记者表示,有关部门应按照“打造中国核桃产业集群,引领中国核桃产业发展方向"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增产提效为中心,使核桃真正成为强市惠农的优势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荣)2015年春节期间,西安交警支队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全警动员,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交通安保任务。节日期间,西安交警支队共安排部署执勤岗位300个,共出动警力1.06万人次。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