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小妹
自《“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实施以来,陕西省空气质量改善超过预期,尤其是西安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14年优良天数211天,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年度排名中,西安市排名60位,实现了省上提出的“退出后十位”目标。今年上半年优良天数134天,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4天。
在治污降霾中,陕西燃气集团主动承担起大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气化陕西”成效已渐渐显现:2013年到2014年,全省燃煤锅炉拆改数量为3713台,燃煤削减400.69万吨,实现固体废弃物减排82.1万吨、烟尘减排1.85万吨、PM2.5减排0.64万吨、二氧化碳减排12.65万吨、二氧化硫减排4.95万吨、氮氧化物减排2.56万吨。
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
陕西省是天然气资源大省,“十二五”期间,随着陕西省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天然气普及率和消费量稳步增长。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其使用量的提高和使用范围的扩大是“治污降霾”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据了解,锅炉每使用1000立方米天然气,相比用煤可减排烟尘28-42千克,二氧化碳1440千克,二氧化硫11.2千克,氮氧化物5.6-11.2千克,固体废弃物840千克。
随着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天然气的利用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12月,陕西省发布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要求2015年天然气消费比重将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至70%。
为了推动陕西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陕西省在2009年初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气化陕西”的宏伟目标,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六年来,陕西燃气集团深入推进“气化陕西”,实现陕西省由天然气资源大省向燃气产业大省的转变。
“气化陕西”指日可待
“气化陕西”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先后建成了宝鸡——汉中天然气输气管道、关中环线(泾阳——眉县段)、西安——商州、汉中——西乡——安康等天然气输送管道,实现了全省天然气干线管网与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在陕西省的联通,建成了全省天然气调控指挥中心及留坝、白水、澄城等31个县(区)天然气城市管网,投运了延安、泾阳永乐、汉中、商洛等8座CNG加气母站。
2012年,随着“气化陕西”一期工程的顺利完工,实现了全省管道天然气的南北贯通,结束了陕南三市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对保护陕南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拉动区域经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今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陕西省将形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多气源供给的格局,陕西燃气集团将构建七纵、两横、一环、两枢纽,辐射周边的天然气供应系统。另外,陕西天然气非公开发行股票也将于近期收尾,募集资金约10亿元,主要投向靖边至西安天然气输气管道三线系统工程,预计该项目将使陕西天然气的输气能力大幅增长至130亿立方米。
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赵正永指出,要把铁腕治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力推进,减少煤炭用量,增加天然气覆盖是陕西省“治污降霾”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经过20年的发展,陕西省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并且具有一定储运能力的天然气管网。全省现有燃气企业84户,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全省天然气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14年底,陕西燃气集团已拥有天然气长输干支线24条,已建成里程超过3000公里,靖西方向管道具备了135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的基础,形成了纵贯陕西南北,延伸关中东西两翼,覆盖全省11个市(区)的输气干线网络。
注重绿色发展“保卫蓝天”
陕西燃气集团在加快产业发展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绿色发展。在建设一线,每个施工部门都配有环保技术指导员,每个班组都有指定的环保监督员,切实履行工程建设中的环保责任,极力减少管道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参与渭河综合整治工作中,利用关中环线等输气干线与渭河流域伴行、交叉、穿越的便利条件,实现气与水在地域和资源方面的完美结合。
“气化陕西”二期工程的完工将实现城市(含县级市)气化率平均达到90%,县城城区的气化率达到70%(其中陕南三市的县城城区气化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50%),气化乡镇增加80个,总计达到247个,乡镇平均气化率达到30%,气化农村人口5万人,全省气化人口达到1600万人;每年可节约标煤3585万吨,预计减少烟尘排放8-12万吨,PM2.5排放2.4-3.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6-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3.4-7.6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1100万吨左右。
新闻推荐
编者按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系列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