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精准发力,果断出台“三稳两优”系列稳增长政策,各级各部门纷纷采取强有力措施,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取得一定成效。从规模上工业增加值看,上半年,关中实现1718.62亿元,占全省规模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2%,同比增长8.1%。总体上看,关中板块平稳发力,对全省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稳定作用。
本报记者 刘锦
扩投资,大项目奠定产业方向
——稳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稳增长关键在于扩投资。面对今年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关中地区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一批既利当前、又管长远的大项目,投资增速稳中有升。
7月22日,宝鸡市陈仓物流园区总投资24.3亿元的5个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了商业贸易、物流配送、家居生活、汽车服务、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为全市经济发展再添新动力。
上半年,宝鸡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7.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4.41亿元,增长38.6%;第二产业投资312.96亿元,增长34.9%;第三产业投资530.28亿元,增长21.5%。同时,民间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达到565.14亿元,增长30.4%,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3个百分点,占固投比重达到59.6%。
在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下,韩城市逆势而上,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发展。高起点谋划“三年千亿振兴计划”,打破常规抓招商,引进项目60个,引资274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390个重点项目开工328个,开工率84.1%,上半年固定资产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23%。
渭南市以项目带动,积极作为,经济运行平稳有力。上半年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4.28亿元,增长20.8%,较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完成投资78.69亿元,增长85.2%;二产完成投资180.31亿元,下降6.8%;三产完成投资505.38亿元,增长17.5%。民间投资完成365.49亿元,同比增长10.2%。
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华晨汽车产业园正加紧建设。这个总投资上百亿元的项目将引入世界上先进的特种车辆生产线,生产国内最先进野外作业房车、押钞车以及其他定制特种车,全部建成后将填补全省特种汽车制造产业空白。预计年产值将达260亿元,将解决近万人就业。离这个项目不远,中国锂谷、美国科技产业园、温商高端制造产业园等泾河新城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的龙头项目也都进展得如火如荼。
调结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新产业、新业态正逐步成为引领和推动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科教中心,呈现实体产业高端化的特点。上半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高端化不断推进。以三星电子、美国美光半导体等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瞄准国际化方向领先发展。基于雄厚装备制造业基础的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的高端先进智能化制造迅速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保持40%左右的高增长。其中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行业投资力度较大,近几年投资增速超过30%。
近年来,陕西省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6月13日,陕汽控股集团与湖南泰达公司在西安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陕汽控股下属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完成后,合资公司计划在5年内投资50亿元,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力争在2015年实现电动汽车产销3000辆,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2016年实现电动汽车产销25000辆,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2020年实现电动汽车产销1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届时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基地。
西安1—5月,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同比增长47.4%,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速36.3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倍。
咸阳出台落实“互联网+”行动具体方案,推进当当网、苏宁云商西北基地加快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非能化工产值935.7亿元,增长14%,高出规模工业9.8个百分点,规模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09.9亿元,增长8.6%,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实现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6倍。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西安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6.2%,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
旅游产业带动三产快速发展。宝鸡市上半年预计实现三产增加值208亿元,增长9.7%。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8%和18.4%;韩城市上半年接待游客251万人次,增长31.6%,实现收入10.3亿元,增长32.9%;铜川市接待游客70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和25.4%。
添活力,让企业轻装上阵
——要强化“越是困难越是要减轻企业负担”的认识,采取逆向调节措施,规范清理涉企收费,使企业轻装上阵。
日前,省长娄勤俭明确指出,稳增长、促投资的主体在企业,政府部门要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应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紧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稳产促销保市场;二是要以更大力度支持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三是要强化“越是困难越是要减轻企业负担”的认识,采取逆向调节措施,规范清理涉企收费,使企业轻装上阵。
为了构建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陕西省上半年出台一系列措施:精简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19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等15个县区,先后启动了“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截至6月25日,全省已发出2080份“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在宝鸡市经济统计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上半年,宝鸡市492户中小企业完成产值428.42亿元,增长18.9%,增速高于宝鸡市规模上工业9.4个百分点,对规模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68%,拉动宝鸡市规模上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宝鸡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不俗成绩,得益于宝鸡开展的“千名干部联系千户企业”(简称“两千”)活动。
宝鸡市市长钱引安强调,“双千”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帮助企业实实在在解决存在问题。“双千”活动开展以来,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矿山生产成本上扬,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凤县万盛工矿有限公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凤县招商局联企干部多次跑到多家金融机构,协调解决贷款问题,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多月,企业终于成功获得49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7月7日,宝鸡召开“双千”活动第二场银企对接会,长安银行宝鸡分行与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了3.1亿元的融资协议。
截至目前,宝鸡市共征集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3755件,已解决1744件,特别是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释产能、稳增长、促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开放,“一带一路”助力关中腾飞
——外贸依存度低一直是制约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短板,“一带一路”建设将陕西省由内陆腹地推向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极大推动陕西省对外开放繁荣发展。
7月24日16:30,随着一声长笛,X9003次列车满载着日用百货、复合地板、大理石、玻璃等物品,从西安新筑车站开出,向西驶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这是陕西省开行的第100列中亚国际货运班列。西安至阿拉木图中亚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11月28日开行以来,累计发运出口货物14万吨,出口总值约1.85亿美元,已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干线。
除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以外,西安国际港务区与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和内蒙古二连浩特等口岸建立了直通放行合作机制,与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通关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西安港”纳入“中国港口代码体系”,成为国家一类临时口岸,获得粮食和肉类口岸资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新增西安至莫斯科、巴黎等4条国际航线开通,国内外总航线达到243条。国家首个航空城实验区落户西咸新区,丝绸之路航空枢纽加快建设。与此同时,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展,借力“一带一路”,陕西省双向投资迎来了“新常态”。截至今年5月,陕西省境外投资新设企业26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3.65亿美元,增长5.5倍;实际投资1.87亿美元,增长67.3%。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标志着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已步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石英说,《行动计划》首先着眼于互联互通,通过实现立体化多元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打造国际一流的高标准交通枢纽。通过推动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互联网+”的应用,在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方面占据高地。以大通关促进大开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佳物流中心、最大货运集散地、最便捷进出口口岸,对关中地区及陕西省发展将发挥深远的影响。
新闻推荐
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力争经济增长回归“第一方阵” 中共陕西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西安举行
7月26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西安举行。本报记者宋红梅摄省委书记赵正永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本报记者宋红梅摄全会...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