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地铁二号线图书馆站出入口。 本报记者安涛摄
本报记者 杨光
丝路起点,文明花开。今年2月28日,西安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这也让西安地铁站在了新的起点。
5月4日,西安地铁车站内,身穿站务制服的男子,俯下身为一位素不相识、行动不便的乘客系鞋带。网友把这张无意间拍摄下的照片放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纷纷点赞。同日,一位在玉祥门地铁站等车的小伙子突然晕倒在站台,执勤人员和素不相识的乘客纷纷伸出援手……这样的正能量无不让市民点赞。如今,作为面向广大市民、万千乘客的“一线窗口”,西安地铁无疑已成为当下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
红色风景 党员示范
“无论是从乘客或市民的角度看,地铁如今都成为了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和门面。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体现着西安的真实缩影。”二号线北大街站值班站长杨星威说。西安市地铁办(公司)党委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地铁党员干部落实“三严三实”行为准则,明确提出了以“做人不离道,干事不出轨”为主题的“十要十不要”行为规范。同时,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按照“一站一支部”的原则,把40余名运营分公司机关党员调整到运营一线,先后建立起3个党总支和36个党支部,实现一线部门党组织全覆盖。全线充分利用站内广播、PIS系统、LED屏等设施滚动播出,主动亮明承诺接受乘客监督和评判。此外,西安地铁积极树立党员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同志通过佩戴党徽、设置党员信息公示栏、党务宣传栏等形式亮明身份。同时张贴“红色风景线,党员做示范”标志标语138个,灯箱宣传画153幅,营造出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
严守准则 服务大众
“地铁的安全运营不单靠一两个部门,有些看似无关的车间,其实也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需要多部门协助处理的问题,只有每个部门、车间从大局出发,员工紧密合作、和谐共事,才能共同营造安全的运营环境。”自动化车间21岁的“电力监控”王婧是入司仅一年的年轻员工,她对党委制定出台的“三严三实”行为准则第三条“要顾全大局,和谐共事,不要我行我素,眼高手低”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
2014年以来,地铁办(公司)党委积极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践行“十要十不要”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守准则服务社会,干部员工的素质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政治清醒,信念坚定;不偏轨离道,口是心非。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这一条条看似死板的行为准则,不仅是对我们年轻人谋事、做人的有力鞭策,更是对我们党员干部自身思想、信念的建设要求”,工程三处姜雁飞说。
传承文化 打造品牌
3月11日,乘着西安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春风,以“您乘西安地铁出行,我讲丝绸之路文明”为主题的西安地铁公共文化建设活动正式启动。这不仅是西安地铁人对创建文明城市成果的发扬光大,也是对“穿越历史,走向未来”地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呐喊。活动现场,著名学者肖云儒感言:“丝绸之路精神不仅是西安的、陕西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丝绸之路精神不仅会通过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而且会通过地铁在地下,得到更大的辐射性传播”。
从建设初期至今,秉承“建设精品地铁提供优质服务造福古城人民”的初衷,西安地铁人埋头苦干,不懈努力。2014年二号线全线贯通、一号线西延段一站一区间开工建设、三号线基本实现洞通目标、四号线形成全线大干局面、临潼市域快轨试验段开工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地铁二号线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地裂缝、古建筑”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荣获2014年“全球杰出工程”大奖,堪称亚洲第一、地铁唯一,可以说,西安地铁的品牌效应是空前的,也是积极的。
担当史任 续写文明
“作为丝路起点,西安在国家构建‘一路一带’战略部署的大格局中,无疑承担起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的历史使命。而作为西安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低碳环保、缓堵保畅、最大限度方便惠及市民的社会效应愈加凸显”,西安市地铁办(公司)党委书记张忠堂说。
数据显示,二号线南段通车以来线网客流量大幅度增长,日均线网客运量由过去的75万人次左右提高到95万人次以上。2014年四季度,西安地铁网络客运强度达到每天每公里1.75万人次以上,全年运载量近3亿人,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广州。
目前,西安地铁“运营两条线、在建两条线、储备两条线、启动一条市域快轨线”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设、运营、开发“三位一体”的发展态势逐步朝着规范化、常态化、集约化的方向前进。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助推下,“务实、创新、文明、和谐”的城市精神已渗透到地铁沿线的每个细节,并不断刷新着城市地下钢铁骨架的文明高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甘甜通讯员吴建梅)7月22日,省政协主席马中平在西安会见了由省政协常委、澳门秘鲁归国华侨协会会长罗掌权率领的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考察团一行。马中平首先对考察团一行来陕访问...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