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对文化演艺市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文化演艺企业是如何实现突破,通过制度创新,整合资源,打造出精品工程,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又能引导消费者提升正能量的?
出国演出不减反增
文化产品突围接招
西安南门实景仿古入城仪式,是为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编排的实景演出,规模宏大、气势震撼,令人叹服。打造这场文化盛宴的是西安永宁迎宾礼仪文化传播公司,“西安南门仿古迎宾入城式”已成为国家级旅游文化品牌,以大唐迎宾的文化礼仪专场接待过美国总统、新加坡总统以及泰国、德国、新西兰及欧亚诸国20余位国家总统和元首、许多政府政要和80多个政府代表团等。该文化旅游项目被国人誉为“中华迎宾第一式”,成为永宁文化公司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在“互联网+”席卷文化市场之际,永宁文化公司在不断创新丰富“入城仪式”方面做了深度延伸——受国外邀请去做大唐礼仪或汉唐礼仪的演出,参加国外艺术节的活动。“国内演出市场需求没有以前大了,近两年国际市场需求反而增多了。一方面是政府非常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文化产品走出去,现在文化部有一个比较大的品牌项目,通过春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感兴趣,并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中国文化。二是在国外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多,在春节一些特殊节日都想用自己国家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来答谢客户。”西安永宁迎宾礼仪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李曼蕊介绍说。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的第二届丝路国际艺术节,该公司也邀请了丝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团来陕演出,之前国外艺术团能这么大规模的走进西安是比较少见的,国外艺术团的到来为她们提供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国外交流演出、国外合作创作及除了演出之外的服务也都是该公司的工作内容。在与国外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需要一个能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目前有很好的渠道,但是没有找到好的文化产品。我们正在创办一家文化科技公司,打造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研发和创新文化产品,让艺术演出和文化产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李曼蕊充满信心、坚定地补充道。
创新剧目
让秦腔走向更大市场
毫不夸张地说,陕西人都是听着秦腔长大的。秦腔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陕西人薪火相传的精神食粮,在三秦大地上,有着人数众多的秦腔从业人员,更有着数以万计的秦腔戏迷。那么,秦腔剧团的发展现状如何?在娱乐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剧团又是如何创新发展的?
在陕西民营剧团中,“唐梨园”首屈一指。陕西唐梨园秦腔影视策划咨询有限公司是由原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王军武发起创建的,成立之初就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采取全员股份制经营模式,把剧团的发展和职工的利益融为一体,有效地增加了剧团的活力和凝聚力。演员的基本月工资采用浮动制,根据个人具体工作表现进行科学分配,工资中排练考勤占40%,演出占40%,资职占10%,工作表现占10%,此外还根据演出效益实行股金分红。灵活科学的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众多秦腔名家、戏校学员纷纷报名参加该剧团。
王军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何把古老的秦腔艺术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我们一直在找这个“接口”,当时在公司名称中加上“影视”,就是为了强调不同于传统的剧团,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影视网络、微信等加大传播流通的渠道,给古老艺术插上翅膀,飞进千家万户。慢节奏的旋律、古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节奏,已经有脱节。在城里站不住脚,就往农村跑。秦腔是大农业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根就在农村。现在在农村,以前只是唱戏,现在必须加一两场歌舞表演,要求是歌舞综合晚会。从秦腔的受众群体分析,老戏,观看的大多数是60岁左右的老头老太太,新剧节目,台下男女老少都有。要用现代的艺术手段、艺术形式、艺术内容来适应新形势。
王军武本身就是剧作家,他发挥自身特长,一年至少有一、两部新戏上演,同时,把戏曲刻成光碟在市场上销售,慕名来买看新戏光盘的戏迷还不少。采用音配像的手段,把过世的秦腔名家留下的唱腔录音,配以现在演员的扮相,经典唱腔有众多老戏迷粉丝。
今年九月,唐梨园以抗战爱国题材为主的《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刑场斗争”,《沙家浜》“智斗”、武打小戏《抗日八百壮士跳黄河》及本戏《樱花与桃花》将与观众见面。
文/康宁
新闻推荐
近日,知名珠宝品牌周生生在西安某商场首创虚拟珠宝试戴互动设备,让顾客在数码平台上DIY各式珠宝搭配,亲测不同珠宝的佩戴效果。据最新统计,黄金珠宝已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更伴随着...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