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睿 刘曌琼
渭水之滨,郁郁葱葱。每逢周末,家住秦汉新城的张小群喜欢和朋友到渭河沿岸的自行车道上骑车锻炼,他说:“渭河治理得很不错,还有专门的自行车道,锻炼身体的人特别多。环境好,人的心情也很好。”不远处横跨渭河的横桥上车来车往,8分钟的车程大大拉近西安至秦汉新城的距离,成为西咸一体化的重要通道。秦汉新城将惠民、助民、化民、乐民的理念融入建设,优先安排开工建设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不断夯实民生之都基石。
发展惠民,让群众共享新城建设成果。保护环境,谱写生态大美,秦汉新城投资15亿元完成辖区近20公里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五陵原西汉帝陵遗址风光带绿化工作,极大改善新城环境质量;同时,秦汉新城积极引入第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新加坡普洛斯大健康(物流)产业园、清华附中秦汉学校等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问题。围绕安民,率先启动渭柳、兰池、周礼佳苑等保障房建设,改善辖区群众住房品质,实现了零违建、零投诉。
产业助民,增收富民保障百姓生活。引导城市资本激活乡村发展,凭借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秦汉历史文化遗存,秦汉新城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创意文化、数字高科技等产业。张裕瑞那城堡酒庄、西部芳香园等都市农业项目已投入运营,为当地群众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正在建设中的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将建设全国唯一的秦汉文化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吸纳就业人口约10000人以上。际华园项目、保荣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项目、大秦文明园区、《万古秦风》视觉光影秀项目、陕煤建总部基地、天朗能源新材料总部基地、陕西有色光电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这些项目在为秦汉新城打下产业基石的同时,也将成为吸引就业的有力支撑。
培训化民,实现从开发土地到开发人。秦汉新城切实保障能让农民带着劳动力和土地两个资本进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帮其乐业,居民创富有渠道、有平台。随着刘家沟村、周礼小镇等优美小镇建设,这里将成为生态田园休闲深度游目的地,带动村子经济发展,打造“升级版”民生工程。
愿景乐民,以建设促进新城美好未来。从顶层规划设计到惠民政策出台,从环境综合治理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土地征迁到村民回迁安置,从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秦汉新城全面贯彻落实“民生为先、群众为本”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在征地拆迁和群众回迁工作中,坚持阳光公示、和谐征迁,推行以奖代补杜绝乱搭乱建现象,及时调整回迁安置群众过渡费、物业费等政策,并对五保户、低保户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给予一定奖励补助,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住有所保、业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让农民在城里也能过上“有底气”的生活。这是当地20万离土农民殷殷期盼,也是秦汉新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打造民生之都的奋斗目标,通过惠民、助民、化民、乐民的一系列探索,将推动秦汉新城的民生建设走向更高层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贺龙记者贺韬)8月17日,“大道光明情暖丝路——一带一路电力行”摄影采风暨主题传播活动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启动。本次活动由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