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高振博
前段时间,记者去西安市雁塔北路上的糊涂记吃饭。吃完饭去前台付账时,支付宝、招商银行网上生活APP、微信、百度外卖等各种网络消费的宣传牌,挤占了半个柜台,显得柜台后面的收银员都有些渺小。在当前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的时代,网络消费的外延正迅速扩大。一个陕西本地餐饮企业前台的细小变化,无疑是整个消费浪潮变革的缩影。
据陕西省统计局公布数据,上半年,陕西省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销售额达到41.6亿元,同比增长4.4倍。经济新常态表面看是增长减速换挡,本质上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和重塑。由互联网带动的各种消费新业态,正呈现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巨大能量,拓宽了发展空间。
消费新业态激活市场潜力
近日,西西空气的创始人董震,计划在窝头网发起一场股权众筹。作为一家专注于空气污染监测与治理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如何让产品尽快推向市场,让更多消费者知晓,这是创始人董震一直苦恼的问题。如今,他想到借助互联网众筹,来增加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众筹不只是让我筹到了钱,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用户。”董震说。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构成了巨额消费市场的基础,如今各种消费新业态,正使这一巨额消费市场迸发出新的活力。从传统的网上购物,到各类生活服务消费向O2O转型,再到教育、旅游、医疗等消费热点的互联网化,它们正为网上消费开拓出一个异常庞大的市场。
与此同时,由互联网催生的各类消费新业态,正在使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产业链条发生新的变化。在网上消费的冲击下,传统的零售企业也开始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用线上来扩展市场,用线下来强化体验。跨界与颠覆在网络消费时代正逐渐成为一种商业经营的常识。微信代替短信,乐视做手机,专车冲击出租车市场,这些看起来毫不搭界的产品和市场,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重塑了原有市场的格局。而在生产领域,一些新兴企业借助网络与消费者的直达性,运用粉丝经济和众筹,重构商业模式,积极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潮流。
消费“痛点”仍待破解
但目前消费领域依旧有不少“短板”,影响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在国人消费“痛点”当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家庭为应付教育、养老、医疗等“刚性”支出,已经筋疲力尽。一病返贫、老无所养等问题,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对于国内很多中产阶层家庭而言,他们为了能让自己或家人享受更好的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在其他消费领域也无暇顾及。前段时间热播的《虎妈猫爸》中,赵薇扮演的女主角为了能让女儿上北京的重点小学,执意把大房子卖了,还按揭几十万,买了破旧狭小的学区房,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也因此降低不少。现实中的很多家庭,也和故事中的“虎妈”一样,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在其他方面牺牲太多。
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国人消费信心的另一重要原因。不管是价格、品质、品牌,或是体验、售后服务,似乎总是难以让人满意。记者2011年背着帐篷和睡袋去杭州旅行的时候,有一晚和几个外国人一块露营。记者看到其中一个德国人的背包上满是划痕,有些地方磨得都能看到背包内芯了。“这是我爸留给我的,已经20年了。”这名德国人拍拍背包说,德国制造。对很多国人而言,产品坚固耐用的印象,似乎就停留在了过去那个需要凭“票”购买的物资短缺时代。如今各种各样的消费品虽然极大充裕,但信得过的质量似乎只存在于商家的宣传之中。今年年初,财经作家吴晓波写的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引发关于消费外流的热议。当如今富裕的中国人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端医疗、教育、旅游,都纷纷朝国外撒金的时候,国内消费环境确实得进行一番反思了。
让消费的翅膀扇动得更加有力
“提振国内消费和陕西省消费,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张慧芳长期关注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她认为,企业和消费者信用制度、产品安全制度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逐步完善起来。“等这些‘基础设施’都建立起来了,消费环境变好了,大家的消费信心自然就提高了。”张慧芳说。
此外,继续强化以网上消费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的活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上半年,陕西网上零售总额同比高速增长,主要源于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前,陕西省政府又与阿里巴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数字陕西等领域展开合作。这些电商巨头的加入,将为陕西互联网经济发展带来“裂变”效应。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将乘着产业东风,在行业巨头引领下,不断开拓消费新蓝海,为陕西经济发展培育更多增长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肖倩乔丹7月1日起,西安市进行公车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市政府及区县各部门单位公车全部被封存,等候处理。缺少了公车服务,如何解决出行问题,公务员们如何看待公车改革,记者近日做了探访。数千...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