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长安号”开行两周年。两年来,“长安号”成功带着“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即将开行的返程班列让更多的海外产品走进国内千家万户,“长安号”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贸易纽带和衔接中亚、贯通东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车站出发,经宝鸡、天水、兰州、乌鲁木齐,从阿拉山口出境,国内段里程3105公里,计划运行时间72小时,打通了陕西向西开放,连接中亚的物流大通道。截至2015年年底,“长安号”共开行142班7143车,累计发运出口货物达20.2万吨,其中2015年开行95列,较上一年同期增长到283%,提前完成全年80列的目标任务。
经过两年的运行,“长安号”的货源已由陕西辐射至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河北、上海、浙江等地,其中陕西本地货源约占30%,外地货源约占70%。货物目的地遍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运输品类也由刚开始的单一工业机械,逐步向多品类发展。货物品类涵盖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工业零配件、建材、食品、轻工产品等六大类、共计206个品种。西安国际港务区正逐步成为中亚货物在陕西的聚集、分拨点,内陆货源集散中心、国际中转枢纽港的作用开始逐渐凸显。
2015年12月9日,香港招商局集团利用“长安号”开行了首列共计44车的“西行货运专列”,并计划整合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货源,通过“长安号”发往白俄罗斯、立陶宛和波罗地海沿线国家。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探索向东开放,于2015年2月,开行了“西安至青岛”国际货运班列,全年开行94班,其中青岛返西安74班。2015年7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连续三期播放“长安号”的运营情况,扩大了“长安号”在全国的影响力,使“长安号”真正成为了陕西西安对外开放和叫响做实“一带一路”新起点的靓丽名片。
■电商产业:
抢搭“互联网+”快车 打造千亿级电商产业高地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陕西省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也是西安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的承办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有效利用园区现有的港口、物流、通道及信息等平台功能,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明确将电子商务产业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已有阿里巴巴、京东、国美、百利威、卡行天下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入驻。
依托西安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西安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西安国际港务区搭建了“洋货码头”电商平台。从2014年10月正式上线至2015年底,已有112家外贸企业和17家物流、支付配套企业入驻,全年完成跨境一般出口56万余票,货值504万美元;跨境直购进口6万余票,货值2759万人民币。
同时,呼应“洋货码头”电商平台,搭建“洋货码头线下体验区”和“西安港Ulife进口商品直营店”。目前,陕文投、金花、曼蒂广场也利用综合保税区“洋货码头”平台,积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促进了陕西本土商贸企业向跨境电商的转型。西安综合保税区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聚集区和全省保税进口商品体验店的幕后支持平台。
另外,国际港务区还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2015年度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电子商务产业规划等制度文件,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培育及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充分发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作用,通过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平台齐全、运行高效、领域广泛、重点突出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格局以及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链条,吸引国内外优秀电商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来区投资发展,最终将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成西部地区电商产业创新高地及电商企业聚集区,到2018年力争实现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电子商务企业达到2000家,推动西安、陕西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高地。
■融资租赁:
政策功能优势明显 融资租赁业发展成为新亮点
2015年11月23日,陕西省融资租赁业发展大会召开,省级有关部门和国际港务区等相关开发区负责人齐聚国际港务区,共商融资租赁业发展大计。会上,西安国际港务区融资租赁业发展优势地位受到广泛关注和肯定。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最早推动融资租赁企业聚集发展的区域,已经与陕西省、西安市的商务、工商、国税、地税、海关、外汇管理等与融资租赁直接相关的业务部门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融资租赁企业设立流程已经最大程度简化,融资租赁公司运营过程中最为关心的外债额度、税率和进出口流程等业务问题均得到充分的明确。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西安港已具备了国际内陆港口的各项基本功能,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三大功能平台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等机构齐备,货代、物流企业众多,这些都是可以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功能优势。而且,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线路的进一步延伸,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成为中国通往中亚、欧洲铁路运输的集散地,可大大降低融资租赁公司从事国际间融资租赁业务的业务成本。
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西安综合保税区是西北第一家综合保税区,业务流程相对成熟简便。对于从事进出口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而言,只要注册在保税区内,就可以享受进口设备保税、关税与设备租金分期缴纳、区外承租者免进口环节税等国家级优惠政策。
融资租赁作为申报建设自贸区的重要产业。2015年3月,西安国际港务区明确将融资租赁确定为优先发展产业,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借鉴沿海城市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区情,出台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支持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暂行办法》,设立了规模达5000万元人民币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为新设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相当于实收注册资本1%的落户奖励以及其他运营奖励、房租补贴、高管人员安家补助等优惠政策。对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将联合陕西省、西安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单笔业务奖励、企业所得税抵免、房产税、水利基金、印花税、缩短折旧年限、风险准备金、税前扣除损失等方面的奖励与补贴,全方位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提供支持。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在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区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与内资融资租赁企业同等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也就是企业所得税由25%减按15%计算。对于融资租赁企业来说,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好消息、好政策。
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0月8日,陕西省《关于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融资租赁业聚集区”,使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享受税收优惠的“融资租赁业聚集区”。
截至目前,关天国际、陕西恒通、普汇中金、陕西盛汇、中山国际、陕西金控等17家融资租赁公司落户或签约国际港务区,占全省融资租赁企业数的70%以上,其中6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已达到3.44亿美元,完成业务量24亿元人民币,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融资租赁业已成为国际港务区第三大税收来源。11月23日,陕西省融资租赁业发展大会在园区召开,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在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优势地位。
2016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目标定位于将“陕西省融资租赁业聚集区”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融资租赁业高地,融资租赁企业总数达到30家,注册资本总规模突破10亿美元,业务总量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港口口岸:
东来西去 南来北往汇聚点 强强联合 发展共赢
西安港是陕西、西安在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中,借鉴沿海港口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径的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在“西安港”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国际、国内代码的内陆港口,正在以始发港和目的港的身份,全面加入和参与着全球经济贸易大循环时,大力完善“西安港”口岸功能,着力推进口岸建设,增强经济外向度成为必然要求。
2014年8月,海关总署正式批准设立西安国际港务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下发《质检总局关于同意筹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的复函》,支持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建设,支持“西安港”建设,同意陕西省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2014年12月,西安国际港务区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正式获批筹建,国家质检总局在《关于支持陕西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的复函》中指出,支持陕西开展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2014年10月,国家口岸办批准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为一类临时口岸对外开放,以此为契机,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开展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和整车进口口岸的申报工作。自批复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推动口岸建设各项工作。目前,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和进口肉类、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建设都在顺利进行中。
在2015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的通过第二批集中考核验收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名单,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铁路临时开放口岸位列其中,成为陕西唯一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这将对促进陕西、西安的进口粮食市场健康发展,完善“西安港”口岸服务功能,增强陕西经济外向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仅2015年,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陆港货物吞吐量11万标箱,同比增长45.73%,货物合计129.15万吨。西安国际内陆港的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另外,2015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利用陕西、西安交通地理优势,努力畅通东西物流大通道,打通南北物流大动脉,积极推进和友好港口口岸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2015年5月与“宁波港”缔结为友好港口;2015年9月与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签署了港口合作协议,成功将“西安港”代码维护至上海港、宁波港、青岛港和天津港港口信息系统中,其中“宁波港”成为全国首个将“西安港”代码纳入信息系统的沿海大港;2015年11月,哈铁公司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办事机构,为两地海关沟通及“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健康运营奠定基础。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大格局下,西安国际港务区围绕“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进一步夯实陕西、西安对外开放平台,“西安港”的辐射集聚能力大大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电子商务企业单兵作战,市场主体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西安市农村电商在物流配送、产品标准、质量管理、诚信体系、盈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