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当时 ——“十二五”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西安日报 2016-05-23 00:06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 张端

一张蓝图干到底、两块短板求突破、多措并举惠民生、创新管理促和谐!“十二五”,短短的五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片段,却注定在西安留下鲜明的印记——

这是一抹绚丽的亮色: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创造了西安历史上又一个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美丽西安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动能、民生改善增进新福祉的黄金发展期。

这是一次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探路:“创文”成功,三星落户,渭北工业区启动建设,西安进入地铁时代,成功举办世园会,建成西部首个内陆港,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丝路联合申遗取得成功,南门区域改造展现华夏古都新风貌,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城市的承载力、影响力、美誉度和人民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多元发力、务实发展的西安,一个开放包容、和谐文明的西安,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西安。

五年的实干告诉人们,西安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

五年的拼搏告诉人们,西安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五年的奋力拼搏,西安的经济建设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五年来,西安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的跨越,经济总量连续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两个台阶,达到5810.03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0.9%,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居“第一方阵”。

一个又一个突破带给人们不断的惊喜与感叹!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非公经济占比突破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两连跨”“五突破”和“十二个翻番”。

如今,古城市民足不出户,拿起手机就可以订购商品;打开电脑就能交话费、水电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让西安这个传统产业城市华丽转身,也改变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十二五”期间,西安紧盯高端高质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半导体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等持续高速增长,“五区一港两基地”的板块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板块正加快成为支撑和带动西安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美丽西安建设取得新成效 

城市综合承载力得到新提升

入冬后的西安,尽管冰雪点点、万物凋零,但走在街头,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整齐干净的道路四通八达,公园、绿地、广场,犹如镶嵌在城市中的一颗颗美丽珍珠,市民、游客你来我往……无不呈现出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

秦岭生态保护、八水润西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重大生态工程,让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天蓝、地绿、水清”美好家园。全市共计造林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48%,新建公园30个、新增城市绿地1931万平方米,新增生态水面9573亩、湿地面积2.1万亩,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3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5%。建成国家级生态区两个、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县3个、市级以上生态镇村209个。

2013年初,西安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治污减霾工作,将其列为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头号工程,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75.6亿元、拆改燃煤锅炉1335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5万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西安蓝”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常态。

与美丽西安相得益彰的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大幅提升。“不求最大最强,但求最具特色”,这一发展定位让“古城复兴”计划掷地有声。地铁一、二号线犹如两条穿梭的巨龙,给西安市民带来速度与激情的体验;170余条城市道路的改造将缓堵保畅落到实处;4.2万辆公共自行车投放,便捷了“最后一公里”;铁路北客站建成投用,从此,西安成为国内重要的高铁枢纽。

功夫不负有心人!9个省市级重点示范镇和6个文化旅游名镇加快建设,提前完成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经过18年不懈努力,西安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这是860万西安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动能 

高水平对外开放有了新突破

“递交一张申请表、一套申请资料,5个工作日就能领取营业执照及公章。以前估计要两三个月才能办完的手续,这次仅用了4天,确实很高效!”西安万里鹏城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提起“三证合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市民的感受,折射出西安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新成就。“十二五”期间,西安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一招”,着力将各项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分四批取消、下放、调整了312项行政事权。扎实推进“营改增”扩围试点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企业数量呈现“井喷”之势,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到63.8万户,较2010年增加29.7万户。

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力度持续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公车改革、区县公立医院改革、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司法改革等关键领域的深入改革让这座城市真正释放出了新动能!

在西安生活了八年的美国小伙David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秦汉”,意思是“三秦大地的汉子”。“这里已经是我的家,因为她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的确,西安的对外开放不仅迈出了新步伐,更是实现了高水平。成功举办三届丝路沿线城市圆桌会议,倡导发布《西安宣言》;欧亚经济论坛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平台之一;“西安港”成为我国首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并正式获批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浐灞生态区获批建设领事馆区;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52.6亿美元,这一系列倍显国际范儿的大手笔让西安当之无愧地荣登联合国“全球最具发展潜力新兴城市”榜单。

民生改善增进新福祉   

政府建设得到新加强

“终于住进了新家!儿子能风风光光的娶媳妇啦!”2013年11月,当时西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房源最多的廉租房小区——米家崖廉租住房小区公开摇号配租,1963户住房困难家庭分到廉租房,一位等待摇号的老人接受采访时满怀喜悦。

五年来,吃穿住行、医疗养老、教育就业……西安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与实惠!全市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852.18亿元,是“十一五”的3.64倍。

扎实办好每年“十项惠民实事”,大力推进“十项清零行动”,在全省率先全面解决了规划内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教育投入累计达到522.6亿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9.9%。新增养老机构63家、农村幸福院412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447处,全市养老服务床位达到3.7万张。

什么是幸福?既重“锦上添花”、更重“雪中送炭”,把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和谐。

西安先后5次提高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出台改善城区困难群众生活22条措施,更多特殊群体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平安西安”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全市电梯安全监控平台(96333)建成运行,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通过验收,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七连冠。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的过程中,政府建设也得到了新加强。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快推进,随着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法治、创新、廉洁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张蓝图干到底、两块短板求突破、多措并举惠民生、创新管理促和谐!西安“十二五”的成就,源于科学发展,源于转变方式,源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三五”蓝图已经徐徐展开,西安将满怀信心和勇气,再次踏上崭新的征程!

新闻推荐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完成“体检” “大唐遗宝”明起陕历博重新亮相

本报讯(记者文艳)在经过一个月的“体检保养”后,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将于2月2日起重新和观众见面。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当时 ——“十二五”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