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成长中的抗压能力;保障中小学实施“一费制”收费,防止乱收费;学校门口设置移动红绿灯,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昨日,众多省人大代表心系教育事业,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且来看看他们如何说。
■记者 张端 王迎谨
保障中小学“一费制”收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最大心愿,义务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市民对国家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非常赞同。”昨日,省人大代表陈绪水带来了关于切实保障中小学实施“一费制”收费的建议。
“这几年,教育部门不断改革,西安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教育资源不均衡。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托熟人找关系,催生个别学校高收费乱收费。有的中、小学校收费公示制度不规范,开学公示了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过后却不公示。”陈绪水说,“‘一费制\’要求在严格核定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含基本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冬季取暖费)和课本费的基础上,由学校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但个别学校不定期向学生收取补课费、试卷费、课外资料费、学生校服费等各种额外费用,比‘一费制\’多了好多倍。”
对此,陈绪水提出建议,应加大教育投入,确保经费到位。“强化监管力度,依法从严监管很重要。我建议由教育部门统筹领导,监察、物价、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对教育收费实行全程式的跟踪检查,对教育乱收费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说到校外辅导班,陈绪水认为,“现在孩子们补课的费用很大!有的甚至一年就要花上万元。补课加重了家长和孩子的思想压力和经济负担,也葬送了孩子的童年。”他建议,“应该出台具体措施严禁在职教师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其他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不允许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完的内容不讲完,留下尾巴,暗示在家补课;更不允许以补课、办班为由向学生收取费用。如果一经发现,并经调查核实后,取消当年评优、表彰、奖励、评职称、评聘的资格。同时,严禁在职教师本人或以本人名义雇用其他人员,利用自家房舍或租用其他房舍以办班补课为由收取各种费用,也严禁学校和教师个人为学生强制订购各种类型的教辅资料。”
组织学生走进科技型农企
“你能想象吗?好多本来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现在都分不清桃树和杏树。更别说城里的孩子连水稻和麦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昨天,省人大代表杜锡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现在青少年农业知识匮乏的担忧。
“现在,出身农村的青年学生不爱农业,不懂农业,一心想跳出农门;而城市青年学生不想学习农业和投身农业已是普遍现象。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生热爱农业、学习农业、投身农业。也需要更多的城市人群关注农业,支持农业。而这一切都应该从孩子做起。”
杜锡莹建议,让更多的大中小学生走进农田、亲近农村、熟悉农业,“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学校和农业企业之间搭建一个平台,确定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科技含量的农业企业作为试点,组织大、中、小学在校学生走进企业,学习农业基本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不久前,西安李杏研究所曾经接待过一批小学生,孩子们参观了100多种李子品种,学习分辨果树的生长特点,如何挑选成熟的果实等基础知识。杜锡莹告诉记者,“孩子们很兴奋啊,他们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这几年,愿意从事农业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优秀的学生嫌农村生活条件差、农企效益差,其实,是他们不了解农业。国家一直在强调利用科技型农业企业的现有资源,激活企业的科普旅游功能。组织学生走进科技型农企接受科普教育,是实现有更多的学生了解农业、关注农业、爱好农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开展农业科普观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有效举措。”
加强心理疏导教育
“很多教育机构反映,现在的青少年存在学习缺乏动力,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分享,自控能力、适应能力不强等缺点,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孩子的价值认同感不强,缺乏强大的独立心理。”省人大代表黄志华建议,“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有了坏毛病可以不管。这种教育观念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可取的。”
黄志华认为,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独生子女的心理疏导问题不仅是个家庭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大多数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性格特征了解很片面,在沟通的过程中与孩子产生了隔阂。“独生子女既不像家长们想象的那样糟糕,他们很聪明很有活力,但也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好,他们缺少磨砺和挫折的锤炼。由于环境影响和教育方式偏差,造成多数家长很难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除了教育孩子学习好各种文化知识外,应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同时引导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更科学的沟通方式,从而真正把这一代独生子女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学校门口设置移动红绿灯
中小学校校园门口交通安全是张克强代表此次关注的焦点:“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关注他们成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学生的上下学时间和上下班高峰比较重合,学生过马路就存在和车“抢道”的情况,让学生在车流中穿梭,这样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尤其是学生怕迟到,心里着急,就会跑着上学,这样过马路就更加危险了。”张克强代表表示,加之冬天天黑得早、亮得迟,道路容易结冰,这些因素更是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目前,西安市的许多学校门口都存在这种情况,需要迫切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能够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门口设置移动红绿灯,在上下学时段保证学生的正常通行。”与此同时,他希望,“在此时段,附近的交警能够协调指挥,规范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保证学生的出行安全。”他认为,移动红绿灯有助于让车在校门口更规范、更有序地通行,而通过交警的协调指挥,可以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保证学生安全过马路。
针对西安市中小学校数量多的具体实际,他建议,“最好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形式,保障这种做法的实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董婉儿)由西安市商务局、西安日报社联合开展的“‘筑巢·引凤\’——西安市招商引资专题系列宣传报道”将于2月1日启动。本次报道将全面展示“十二五”期间西安市13区县、开发区招...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