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长安,放眼是绿,信步即景,让人感觉既居住在繁华的都市内,又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一年四季,这里皆有生态之美:春有山花烂漫,引来万千游客赏花流连;夏有浅山峪口,市民避暑休闲绝佳之选;秋有瓜果飘香,采摘游园农民坐地生钱;冬有绿色装扮,湿地公园打造市民亲水空间……
作为西安重要的生态屏障,长安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了让山更青、水更绿,人民生活更美好,去年以来,长安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咬定科学发展目标不动摇,着力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稳步实施水系治理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建设,累计投资14848.46万元,全面完成了“三化一片林”、平原绿化、路网绿化、荒坡造林、城区植绿等生态建设工程,努力为百万群众打造出“开窗即见景,出门即见绿”的舒心生活。被评为全国2015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
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 全力推进重点绿化工程
滴水成冰的寒冷阻挡不了植绿点翠的步伐,在长安区常宁新区规划东西一号路,一大早就有工人师傅开工植树,一棵棵做过防冻处理的树木套着白色的保护膜,被大吊车栽植进路旁的深坑。来年这里又会多出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的城市道路,为过往行人再添一处城南新景。
道路绿化只是长安生态建设的一扇窗口。一年来,长安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认真实施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强力推进秦岭北麓违建拆除、植被修复、河道整治、峪口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依法依规加快秦岭北麓违建整治,提前完成了违建拆除、生态恢复任务。同时,持续用力,借力整治,先后对秦岭北麓保护区域内乱占乱建、乱采滥挖等“四乱”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取缔关闭了多家非法采石、采矿厂,重点排查了沿山峪口内的农家乐经营户,对河道随意搭建进行了全部拆除,使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
将绿色融进百姓生活,将生态实惠落在群众身边。长安区在沿山大手笔泼绿,在城区大面积植绿,在道路高标准撒绿,在公园绿地有技巧点绿,全面推进省级生态区建设。2015年,完成绿化造林0.3万亩,对全区91.8万亩天然林实施天保工程,完成秦岭北麓135亩荒坡造林项目。大力推进绿色廊道工程,完成长安大道彩色慢行交通道路建设6.6公里,景观绿化24.75亩,完成南横线收尾工程绿化2.7公里。同时,累计投资8071万元,先后在城区建起了智慧文化公园,在环山公路新建了柳园、葡萄园、桃园3处小广场,完成文苑南路南延伸段、翰林南路南延伸段等6处道路绿化,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校舍屋顶实施立体绿化工程,全区总计新增绿地共计11.8万平方米,一个以山为面,以河流、道路为线,以绿地、屋顶为点的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绿化景观,体现出长安植绿的独具匠心。
推进区域生态综合治理
提升城乡人居生活环境
成群的白鹭在水面低翔嬉戏,轻柔的水草随着风惬意摇摆,河面水汽蒸腾,如梦似幻,一只水鸟突然腾起,划出波光粼粼……一幅如梦如幻的摄影作品,让浐河上的动心一幕定格在瞬间,也让更多人领略到长安水之美的灵动所在。
以水闻名、因水而灵的长安区,将水系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八水润西安”总体规划,高起点启动河道治理工程,大手笔打造综合整治项目,以筑堤、修路、治绿、截污为重点,大幅度提升水质,以编织水网、增加水量、打造水景为内容,全方位改善水环境。沣河、滈河、浐河、潏河四大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皂河实现全截流、全处理,沣河断面考核全面达标,一年来,共完成河流水系绿化2400亩,完成沣河良家滩湿地公园治理2148亩,污水处理量达270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一个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长安,逐渐聚集了更多人气和财气,一个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依水而建,一大批知名企业在河道两岸落户,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让百姓望得见南山,能呼吸上新鲜空气,长安区深入开展治污减霾工作,启动建设了西安市第九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和常宁污水处理厂,治污减霾环境监测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动,环境监测实现了全覆盖。在全区22个街道成立环境保护工作站,开展治污减霾宣传“百村行”活动,如期完成了主城区小型燃煤锅炉、蜂窝煤用户、露天煤场和党政机关黄标车“四个清零”任务,关闭粘土生产25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0天,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
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为辖区百万群众提供了一个干净舒适、休闲美丽的居住环境,让晨练的老人在清新的空气中舒心晨练,让上学的孩子在鸟儿的鸣叫中开心上学,让工作的人在整洁的环境中愉悦工作……绿色长安已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加快实施沿山绿化工程
绿色经济引领群众致富
每到闲暇时,携亲带友来长安爬山、骑行、体验民俗、吃农家乐,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已经成为西安市民的首选。
去年以来,按照让山岭绿起来、河水清起来、景观美起来、旅游热起来、沿山群众富起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双赢的发展思路,长安区大力发展沿山特色旅游产品,集中打造一批样板项目,建设一批特色古镇,培育一批高质量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一批服务好、有特色、上档次的餐饮业,努力把长安建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重要基地。
让农村群众享受绿意生活。2015年,长安区全面推进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一村一片生态林或经济林的“三化一片林”建设项目,累计投资1199.21万元实施绿色家园建设,共涉及11个街道20个村,绿化面积1577.9亩,栽植各类苗木487491株,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农村生态新格局。
乡村的“高颜值“,逐渐引来高人气。环山公路两边的农家乐成片建设,休闲生态园林成规模发展。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美丽乡村,富裕群众,长安区全面推进林业富民工程,在王莽街道建设优质桃产业基地4000亩,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果实套袋、行间覆反光膜、科学灭杀害虫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提升鲜桃品质;在引镇太平村发展林药50亩,林菜50亩;在杨庄石佛村发展林禽250亩,在王莽清北建立果业合作社、野生动物养殖合作社和野生动物养殖协会,让生态林、经济林和特色养殖规模连片发展,带动农村群众致富增收。
在子午大道和环山公路沿线,一个个生态园林成市民度假胜地。“鲜花大王”董海鹏建设起集生产、销售、仓储鲜花为一体的秦岭花世界生态项目,让游客入园感受种花、养花之乐。如今在长安区像花世界一样的生态示范园还有很多,按照“一街一园”的产业布置,长安区已引进涉农企业54家,建成设施高档、技术先进、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园20多家,成为沿山生态线上的产业亮点,也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新的天地。
如今,在秦岭北麓长安段,绿色生态经济的新模式正在引领着沿山群众向着小康生活快步前行。而未来的西安南城,也必将以一山碧绿、八水长流的美景,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长安城市发展的最美名片。杨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超)昨日,西安市中医医疗联合体在市中医院揭牌成立,全市各区县及周边兄弟地市区的46家中医医疗机构成为“盟友”。据市中医院赵锋院长讲,建设医疗联合体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