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手机,就不能活了吗?”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多数人的“必需品”。许多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都借助了网络的便利性。但是,也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反映: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便利,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记者 司文
家长:
网络的便利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懈怠
家长给记者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每天都要拿着手机看好几个小时,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拿着手机不停地看,你一问他(她)还振振有词地说,是在查资料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让家长们很忧虑,担心网络会造成孩子们的依赖懈怠和“不务正业”。
正在上初三的菁菁就说:“很多同学都用手机搜答案直接写作业,我为什么不能用?这样,晚上就可以早点写完作业,早点睡觉了。”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李杨杨,就很喜欢用手机和同学聊天,他说:“我们同龄人之间有话说,可以聊人生和理想,还可以聊八卦消息。当然,偶尔也会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
一项去年12月份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面临互联网发展的新挑战。互联网普及是大势所趋,孩子上网近七成。66.8%的父母说自己孩子上网,农村孩子上网率达到57.7%。父母在互联网应用上不具优势,坦承“孩子比我强”和“我跟孩子不相上下”的超过六成。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让父母喜忧参半。
教师:
授课和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不可否认,虽然互联网打乱了传统意义上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连接关系,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给教育带来了便利。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赵润会老师分析说,近两年西安市中小学都在强化互联网教学,随着“微课”等模式的发展,对老师在教学设计、特色展示、教育针对性和创新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
同时,网络给家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教育模式。“微信公众平台”、“QQ/微信家长群”、“学校/班级网站”、“网上家长学校”等,都成为家长获取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家长可以随时讨论教育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方法。赵润会认为,互联网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变革——分享性和特色性、及时性和互动性,将成为互联网教育的主要特色。
专家:
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约束力
“有利就有弊。学生的年龄较小,不能控制在网络上消耗的时间、依赖网络解决课业问题,是最大弊端。”赵润会说,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积极引导。他建议,首先家长要有一个基本开放民主的思路和意识,不能用旧思维,老是限制孩子。其次,老师要和学生来讨论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形成讨论的共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提高自律意识。“学生并不是不分是非、不知好歹,关键是要唤醒内在的自我自觉的约束力。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耐心挖掘,激活学生自我发展和规范的内在防线。”
“别说学生不会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了,现在有些家长整天都捧着手机,给学生z做了不好的示范。”心沁源心理咨询室专家郑敏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初二学生汪明三番五次不想去学校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郑敏发现,原来汪明的父母每天都只知道自己玩手机,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令汪明变得沉默寡言、不会和人相处。
郑敏说:“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在禁止孩子玩手机、上网的同时,一定要以身作则,每天一定要抽出时间专注陪孩子,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网络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如何利用好这个产物?成为家长和老师思考的关键。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一定要积极引导、趋利避害。”。
新闻推荐
■通讯员赵磊李雅楠提起古城西安中心的中心,碑林区柏树林街道当之无愧。2013年纪录片《西安柏树林》荣登陕西电视台,让柏树林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又一次名声大震。围绕建设现代化美丽城区的奋...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