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来源:华商报 2016-06-19 14:52   https://www.yybnet.net/

昨日下午3时许,西安市丰庆路一家属院内,34岁的王先生抱着九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希望她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今天是父亲节,我们不想谈论父亲的伟大,而是想与所有父亲探讨:你给孩子的父教达标了吗?父教缺失会带来什么后果?合格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如果说单亲、留守家庭,是不得已的父教缺失,那么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以及都市生活中过度社会化而无暇顾家的父亲,则是自主的父教缺失。

俗话说得好,言传身教。只有多和孩子在一起,父亲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

>>现状

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父教缺失

2008年,中日美韩四国研究者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使在正常家庭中,中国的高中生遇到烦恼时,前五位的诉说对象中都不包括父亲,父亲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和兄弟姐妹甚至网友之后,中国的父教缺失可见一斑。

2015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亲子教育调查现状》。调查显示,“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和“不超过一小时”的爸爸占了被调查者的32.6%,“1小时至2小时”的爸爸占比32.5%,“2小时及以上”的爸爸占比仅为34.9%。

在“家庭教育中谁起主要作用”一题中,42.55%的受访者选择“孩子的妈妈”;34.3%的受访者选择“妈妈和爸爸平分秋色”;15.5%的受访者选择“孩子的爸爸”,爸爸比例比妈妈低很多。

>>案例

父教缺失会导致孩子性格等出问题

长期的心理咨询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曾多次遇到因父教缺失导致孩子性格、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问题的案例,以下是她认为极具代表性的3个案例。

案例1

男孩在女人圈长大慢慢变成“娘娘腔”

初二男生李亮(化名),因同学关系不好来咨询。他很胆小,细声细语,时不时还用兰花指来表达。李亮上小学一年级时,爸妈就离婚了。在他的记忆里,自己在爸爸眼中一无事处。爸爸如果在家,不是骂自己,就是打妈妈。爸爸就是“魔鬼”的代名词。从小生活在女人圈里的他,听到的是“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的论调。

李亮没有成长的榜样,缺乏男性的认同,他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成长为一个男人。大脑存储的信息就是“自己不够好”“爸爸也不好”。当对爸爸理想化失败之后,李亮要“忠于”妈妈,开始效仿妈妈的行为,模仿妈妈的动作,学习妈妈说话的语气……

>>专家点评

离婚后 还要做孩子的爸(妈)

李亮是父教缺失造成的“男孩不男”的典型案例。因为父母离异,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缺位,他没有榜样,不知道该向谁学习做男人。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罗斯·派克博士的研究,父亲对孩子独立性、分离性的成长作用巨大。弗洛伊德也认为,男孩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行为。

因此单亲家庭的父母,要牢记“离婚后,你还是孩子的爸(妈)”,你们离婚是你们的事,不要让孩子卷入夫妻之间的情感纠葛。单亲家庭的母亲,切不可因夫妻二人的感情,人为割裂了孩子与父亲的情感。无论孩子和谁一起生活,都要告诉他:虽然爸爸(妈妈)已经不爱妈妈(爸爸)了,但爸爸是爱你的,妈妈也是爱你的。

案例2

被漠视的孩子靠“特立独行”吸引父亲

王刚(化名)是一名初三男生,面临中考。因为逃学、顶嘴、不服从管理来到咨询室。他红色“鸡冠”式的发型,彰显着叛逆。

虽然王刚从小就和父母一起生活,但爸爸在他的心中有点“陌生”。他很怀念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日子,每天爸爸接送他上学。但随着搬到高楼,爸爸的事业越做越大,应酬越来越多,爸爸和他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每天晚上他睡梦正酣,爸爸刚“下班”;早上他准备去上学,爸爸正在睡觉,偶尔遇到节假日,爸爸也是穿梭在各种聚会之间。提到爸爸,王刚冷冷地说:“别说他了,他和我没什么关系!”

有研究显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不是打骂,而是“漠视”。打骂也是有情感交流的,虽然是负面的。而漠视则没有情感的流动。王刚通过穿奇装异服,变换发型,来吸引爸爸的注意力,用“特立独行”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渴望的是爸爸一顿“教训”,而往往得到的是冷冰冰的“你看着办”。爸爸以为给了儿子自由,而王刚体验到的则是恐慌。

>>专家点评

切记不要将爱作为条件

王刚通过独特的行为来吸引爸爸的关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了爸爸对公司重于家庭,当他生活中需要爸爸给予力量或勇气时,当他需要爸爸给指导和方向时,爸爸没能实现这一功能,使青春期的王刚很迷茫。

为了完成“自我认同”,他在探索“我是谁”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言行,试探父母的底线,通过打破家庭规则,来挑战权威。父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信心及活力的源泉,切记不要将爱作为条件、作为筹码,无条件的爱,就是付出、包容和接纳。

心理学家黄维仁博士说过:“爱是投其所好,而不是给己所要。”如果孩子要的是陪伴,你还能说满足物质条件就是爱吗?

案例3

爷爷奶奶带大 宠物狗是她最好的朋友

张梅(化名)是小学六年级的女生,她乐呵呵地走进咨询室,没人会把她和人际关系问题联系起来。

张梅的父母在外省工作,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她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放学后直接去托管班,周末两天都是培训班和兴趣班。偶尔她想和小伙伴去玩,爷爷奶奶出于安全考虑,坚决不让她出去。同学都说张梅敏感、易怒,不愿意和她玩,老师也反映张梅只能听好话,不能批评,情感上的脆弱导致她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差。

张梅的爷爷奶奶代替了父母的养育,年龄的巨大差别,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老人只能给她吃饱穿暖,却不能教导她做人做事,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建立关系,彼此间找不到共同话题。

张梅说:“我最好的朋友是宠物狗‘可乐\’,因为它不会抛弃我,也不会背叛我。”她长大后想开个宠物店或从事与动物有关的工作,因为和动物在一起才最“安全”。

>>专家点评

孩子向父母学习人际交往

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父母塑造孩子白纸般心理的过程,从而让孩子能够适应这个社会。孩子的人际交往是和父母学习的,从妈妈那里学习处理亲密关系,和爸爸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如果都没有学到,孩子就会自己发展一套保护自己免于受伤的方法,如通过发脾气、哭闹、大喊大叫来把自己一层层包裹起来,既不愿走出去,也不愿让别人进来,人际关系问题就会突显。

>>分析

大部分的父教缺失缘于思维定式

在中国,大部分的父教缺失缘于思维定式。有父亲说:“我粗枝大叶的根本照顾不了小孩,还不如交给娃他妈。”有父亲说:“我负责赚钱养家,忙得很,相夫教子肯定是娃他妈的事儿。”还有父亲恪守“严父慈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家中刻意高高在上,塑造父亲的威严感。

殊不知,父亲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作用。幼儿心理学家格赛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父教与母教是不同的,再好的母亲也无法代替父亲的角色。父母同时介入的教育才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更易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

父教缺失会给孩子的成长投下阴影,并可能造成伴随一生的后果。

父教缺失使孩子更容易犯罪。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父亲缺位,孩子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滋生暴力、犯罪、性、网络成瘾等问题。

父教缺失容易导致孩子人格不健全。女性在孩子教育上起主导作用,容易造成孩子抗挫折能力低、雄性精神下降,缺乏自信,容易胆怯懦弱。这样的孩子要么自卑而内向,要么暴躁而易怒。

父教缺失,对女孩择偶有影响。相关研究证明,女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往往是父亲影响的结果。如果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的爱护与引导,内心充满焦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也缺乏与异性相处的经验,那么成年后性观念比较混乱。

父教缺失,对男孩子的影响也很大。男孩一般通过观察与模仿,从父亲身上习得“阳刚之气”,掌握男性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模式。许多由母亲带大的男孩子带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阴柔、懦弱、胆小、遇事缺乏主见,没有责任感等。

>>自测题

你的父教达标了吗?

近日,华商报记者发出一份关于父教达标的问卷调查,引来诸多父亲参与。昨日,记者连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对题目进行了分析。正在读报的爸爸们,不妨也测一测吧。

1. 陪孩子的时间多于应酬时间。

A. 是 B. 不是

分析:55%的爸爸选择不是。此题测试父亲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时间在哪里用得多,就说明什么在你心中重要。陪伴能给孩子带来最大的安全感,家长一定要忙里偷闲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2.尽你所能让爱人和孩子免受天灾人祸的侵扰。

A. 是 B. 不是

分析:100%的爸爸选择是。此题测试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心。说明参与测试的爸爸都很有责任感,在家人遇到危险时,能冲在前面。

3. 随口说出孩子3~5个好朋友的名字。

A. 能 B. 不能

分析:61.5%的爸爸选择能。此题测试父亲对孩子的了解程度,对孩子的了解越多,越能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向。

4. 你知道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和最讨厌的事情吗?

A. 是 B. 不是

分析:53%的爸爸选择能。此题继续测试对孩子的了解程度,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质量越高,对孩子肯定越了解。

5. 经常带孩子去参加你的聚会。

A. 带 B. 不带

分析:81.5%的爸爸选择不带。此题测试父亲的开放程度和对孩子的接纳程度,是否愿意把孩子介绍给朋友。其实带孩子参加聚会,对孩子社交能力是一种锻炼。

6. 和朋友说起孩子,总是很自豪。

A. 是 B. 不是

分析:70%的爸爸选择是。此题测试父亲对孩子的认可。孩子最希望得到爸爸的认可,成为爸爸的骄傲。如果说起孩子总是自豪的,对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正向鼓励。

7. 孩子的想法或是愿望,大多数都能同意。

A. 是 B. 不是

分析:73.5%的爸爸选择是。教育孩子,适当的满足和适度的拒绝都是必要的,如果孩子的愿望大多数都被拒绝,孩子会相信你是爱他的吗?

8. 家里制定的规则会严格执行。

A. 是 B. 不是

分析:67.5%的爸爸选择不是。爸爸是一个家庭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温柔而坚定地坚持原则,有利于孩子对外界规则的遵守。

9. 任何场合都会说孩子妈的好话。

A. 是 B. 不是

分析:71%的爸爸选择是。夫妻关系是亲子教育中最重要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到如何去尊重异性,如何和异性相处,如果能经常夸爱人,会对孩子未来家庭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10. 用行动给孩子传递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A. 是 B. 不是

分析:95%的爸爸选择是。身教重于言传,对孩子来说,最烦的就是理论,爸爸的行动胜于语言。

11. 每周能在家里吃饭超过6顿。

A. 能 B. 不能

分析:51%的爸爸选择不能。此题测试爸爸对家人的陪伴质量。忙于工作的现代人,也许每天全家的集体活动只有吃饭了,爸爸是否在场,反映他对家人的重视。

12. 周末能和家人一起去户外活动。

A. 能 B. 不能

分析:57%的爸爸选择不能。此题测试家庭气氛的活跃程度,全家人集体出动,无论是爬山还是购物,爸爸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家人会感受到的。

本版稿件均由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采写 

新闻推荐

泾河巨变大西安北部中心的华丽崛起

当你漫步法国南部、世人向往的普罗旺斯,一定会在那迷人的浪漫花海里沉醉。当你徜徉在享有“欧洲田园”之称的爱尔兰,一定会被那里轻松闲适、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倾倒。当你游玩在“世界娱乐...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