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安
去年冬季,我曾试图攀越庙湾老爷岭,因山上积雪未融,林密路滑,爬到“鸡儿架”便败下阵来。闻知庙湾镇组织“重走红军路·缅怀革命先烈”活动,4月21日,我便欣然前往。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热情,是因为老爷岭曾经是通往关中分区马栏的红色通道。
清晨,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岭底村。远看老爷岭,沉稳平缓。一钻进稍林,这才知道它的险峻。一条雨水冲击过的小路,隐伏在茂密的稍林里,曲曲折折向山上延伸着。攀着树枝,踩着厚厚的落叶,我们艰难地爬行。没走多远,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稍加休息,继续前行,终于钻出稍林。站在一处峰顶,回望岭底川道,蓝天白云,群山涌动,早已看不见村庄的影子,唯有小香山翘首云天,该不是向我们招手致意吧?顿觉清风拂面,荡气回肠。
一座崖峰壁立千仞,就像昂首挺立的雄鸡。小径从断壁悬崖一侧经过,旁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这里就是“鸡儿架”,是老爷岭最险要的地方。四十年代,为冲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和围困,中共中央西安情报处负责建立的一条通往边区的地下交通线,就是经黄堡、韩古庄、柏树原、柳林,或经冯家桥、王堵村、老池、柳林,翻过老爷岭进入马栏到延安的。史乾曾担任地下交通员,当年,他赶着骡子,驮着物资,护送过西情处处长王超北和一批批热血青年,传送过许多重要情报,被称为“红色驮夫”,常走这里。“脚户路过鸡儿架,没有一个不怕怕,走到半坡往下看,骤马尸骨挂山间,真似阎王砭”今天走来,依然令人心惊胆战!
沿着山脊,爬上一道山岭,我们发现一处平台,显然有人工修筑的痕迹。岭后有一片开阔地。大家推测,这处平台很可能设立过哨楼,这片开阔地更像一个练兵场。穿过豁口,前行三五里,一个水泥浇铸的界桩裸露在草丛中,上面刻有“黄河水利委员会—016—基准点”的字样。二十多年前,为了解决市民生活用水,铜川市决定修建马栏河引水工程,在老爷岭下开凿了一条引水渠道,将马栏河水引入沮河,隧洞长11.49公里,出口在庙湾镇玉门村,1998年10月建成,被命名为老爷岭隧洞。这个界桩想必与地下隧道有关吧?莫非引水渠就位于界桩的正下方?我们不得而知,但铜川水文资料显示,老爷岭———长蛇岭是泾河水系和石川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沮河的发源地,老爷岭是铜川人生活用水的源头!
前边出现一条岔道,向左通往谷底。幸亏有铜川征峰户外探险游客提示标记,要不然,我们一定会迷路的。向导告诉我,这条线路除了当地人打猎、挖药材活动过,封山禁猎后,几乎无人行走。
正走着,突然,一片废墟挡住去路。看来,这里曾经有座庙宇。地基依然完好,砖石砌起的墙壁还残留半截。残垣断壁前是横七竖八的条石,上面镌刻着各种鸟兽的图案。遗憾的是,再也感受不到祥瑞之气。两尊门墩石静静的斜躺在杂草中,从它斑驳的花纹中不难想象当时的精致。一方石碑栽倒门前的石台阶上,我们力图查阅上面的文字,可风雨侵蚀,文字漫漶,看不清楚。只有从另一方刻满人名的小石碑上,硬是寻找到“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首夏初旬日立”的落款。显然,这是道光年间翻修庙宇时所立,正文记载的是捐资者的姓名。这座庙,当地人叫老爷庙,也叫山神庙。
庙后约两里,又是一片废弃的砖石。向导说,这是狗庙的遗迹。传说,一位商人,牵着骡子去甘肃做生意,赚了一笔大钱。返回时,他将赚到的银两拴在骡子背上,回到家里,这才发现钱袋丢了,随行的家犬也不见了,这回可要破家荡产啊!他急忙返回原路,寻找丢失的钱袋,当来到老爷岭时,看见家犬卧在大树下,身下压着钱袋。原来路途遥远,一路颠簸,钱袋早就掉在地上,主人不知,而家犬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忠诚的守护在这里,已经奄奄一息。看到主人过来,它才放心地咽下最后一口气。家犬的行为令主人泪流满面,随后,便花钱在这里修了一座小庙,以感恩家犬的忠诚。这虽然只是个传说,可却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让每一个人心生感动。是啊,狗对人类的忠诚远远超过了人类自己!
翻过又一道山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最宽处足有四五丈,窄处也有两三丈。大道上杂草丛生,旁边地势开阔,排列有序的土堆上遍布林木,散乱的瓦片告诉我们,这里曾有房屋建筑,肯定也有人们居住。这些土堆应该是房屋塌陷后风吹雨淋形成的。此刻,我想起河南作家撰写的《我的家乡在河南之奔赴延安》一文,文章记述了1942年中共河南省委迁至马栏后,鲁山县委地下党员张开化奉命奔赴延安,一路乞讨到达耀县境内翻越老爷岭到马栏的情景:“l1月24日早晨,他们开始攀登黄土高原的老爷岭,中午登上了岭的顶峰。那里有个小村子,村里有两家小饭店。张开化掏出身上仅有的一些零钱,在一家小饭店里给每人买了一碗丸子汤、两个高粱面窝窝头。吃完后,他们继续赶路。太阳快落山时,他们翻过了老爷岭,远远看见了马栏镇的轮廓和八路军的碉堡、岗楼……”。这处遗迹正好印证了文章的描述,莫非这就是那个小村的遗址?
拐过一个山卯,一道长长的山坡通往沟底,平坦的大路隐蔽在原始森林中,路边到处是长长的条石,裁切的十分整齐,显然这是古人的杰作。这让我想起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来。据旬邑《大事记》载: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为抵御匈奴南侵,派大将蒙恬修建了从林光宫(今淳化县梁武帝村)直抵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的北直道,全长1800里(合今约700公里)。直道从淳化县的蝎子掌进入本县七里川,经庙沟、石门关,上风子梁,经碾子院、前陡坡、卧牛石、老爷岭过马栏河,上杨家胡同梁,再经刘家店子、黑麻湾、雕灵关出县境,通过本县境长约90多公里。是啊,我们刚刚翻越的不就是老爷岭吗?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该不会就是秦直道吧?拟或是秦直道的辅道吧!
带着好多疑问,我们走到芋子沟底。我知道,出了芋子沟就是马栏的街头。但大家迟迟不愿行动,似乎还有很多遗憾。的确,这条线路,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究、需要发掘。站在河边,捧起一拘拘清凉的泉水,不免令人发出更多的感慨。我们备足食物,历经五个多小时,徒步四十多华里,已是腰痛腿酸、精疲力竭,受不了了。当年,那些红军战士和仁人志士,他们面对敌人的封锁,可是忍受着饥渴,背着枪支、扛着行李翻山越岭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呢?显然,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是不会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的!
无疑,这是一条红色通道,也应该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线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董唯韦)6月2日,全省安全生产暨地质灾害防治、防汛、食品药品安全电视电话会议在西安召开。省委书记娄勤俭作出批示,省长胡和平讲话,副省长庄长兴、冯新柱出席,副省长姜锋主持会议。娄勤俭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