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一中高2017届M3-6 吕泽华
也许你不知道,在黄河之滨,有一座城,它叫韩城。但你一定知道,有一个人叫司马迁,他的故乡就在韩城。
我生在韩城,长在韩城,为了学业而离开故乡,然而在睡梦中不时被故乡唤醒。
我喜欢韩城,有一半是因为弥漫在心中无限的古城情愫。我没有在古城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然而我却喜欢徘徊在古城的老街,踏着青石板铺成的老路,感受着那浓郁的古韵气息。老街的建筑一律是青瓦灰墙,整齐而又不呆滞。这样的建筑风格让我陶醉,我喜欢看老屋房顶的梁柱和房角的雕刻,一切都透露出先人的智慧。许多年前,我随父母走过古城的街巷,那时不会有嘈杂的车流声,只有人们随心的畅谈和路边小贩的叫卖声,一切是那样和谐,和谐而又典雅。这样的热闹是温馨的,令人难忘的。
而今的古城要静的多了。我回乡的那段时间又正值古城建设,听说正在建仿古式的五星级酒店,许多景点也加大了开发。的确,这样一来古城又有了更高的旅游价值,然而我想,这会不会使古城少几分古韵。当我走进古城老街,是另外一番景象,老街的人少多了,街边的商铺大多已经关门。这却又营造了一种奇特的氛围,吸引着我慢慢品味。我想一场细雨足以激发出我的灵感。我尤爱细雨天的老街,氤氲的气氛散发出历史古老的气息,不得不使我想起江南的小镇。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浓缩着历史的分量。
这里从不缺文人气息。古城的东边是文庙。这理应是个庄严肃穆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录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无不令我领略到历史文化在这里走向的纵横。老文庙的院子里种着数十棵千年侧柏,人们又叫它五子登科柏,它们在这里屹立千年,经历了文庙的辉煌与衰老,感受着古城的变化。
这里人杰地灵,自古就有“朝半陕,陕半韩”的说法,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出了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王杰一生为官正直清廉,“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
这里从不缺秀丽的山水。古城就像是一张古老的泛黄的照片。南门外,古石桥下一条不宽的河静静地淌着,那就是澽水河,淌过了古城数千年的历史。
傍晚,天边的彩霞在向人们道别,我走在石桥上,伴着潺潺的流水声,静静地用心感受着,仿佛感觉到了昔日古城的喧闹繁华。虽历经风雨,古城依然显露出雄伟的身姿,不管时光如何流转,不管人们走向何处,它始终屹立在那里,守望者无数功成名就的人回乡。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张允铎)7月12日10点,在巴士公司七车队西安汉城北路场站里,“慰问公交巴士司机送清凉”活动举行。活动现场,爱心企业向公交驾驶员们赠送了藿香正气水、凉茶颗粒、花露水等50箱解暑药品,还为5...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