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写意
听说汉滨区江北办朱家湾村的贫困户朱纪林在改线路口开了家麻辣烫,生意还不错。暮夏的一个下午,我们约了几个好伙伴去给他捧捧场。
远远地,就看到他家的招牌——老朱军军麻辣烫,沐浴在初秋的余晖中,格外亮眼。
朱大爷记性特别好,老远就瞧见了我们,拉着我们的手,寒暄了好久。
朱大爷的麻辣烫菜摊,应有尽有,蘑菇、豆腐皮、魔芋……我们迫不及待地拿着筐子搜罗了一些菜,递给朱大爷的儿子。只见他熟练地将菜放进漏勺,入锅盖盖,一阵阵热气从锅盖缝里往外钻,整个大街上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味。
等待的过程中,与朱大爷聊了起来。朱大爷今年65岁了,但是精神矍铄,言语中透着乐观与感恩。
“今年国家对我们贫困户有好政策,通过江北办和村上干部牵线搭桥、论证项目,我们贷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拿到贷款的第4天,我就开了这家麻辣烫店。”老朱点上一根烟。“我孙子今年也考上了西安工程学院,这是我们家祖祖辈辈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我高兴得很。娃子能享受的一些助学政策,包联干部也都帮着办了,现在又有了这个店,娃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有着落了。”
说话间,麻辣烫端上来了。金灿灿的花生仁、绿油油的香菜、银闪闪的大蒜泥,再浇上黑黝黝的香醋,调上点红艳艳的辣椒,棒极了。伙伴们忍不住了,开动起来,味道好得没的说。
说起他的孙子,朱大爷一脸自豪:“我孙娃儿从小跟着我一块儿长大的,跟我亲得很。上高中的时候,省下生活费,每周五回家都给我带一些好吃的。我活这么大不知道‘香飘飘\’是啥子,还是我孙儿让我喝到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娃子快上学了,舍不得,从小没离开过我们。”
一旁,我们看到了让朱大爷引以为豪的朱昶运。只见小伙子满头大汗,正专心烤鸡翅,在烤炉上来回翻烤,再撒上些孜然粉、咸盐,一盘油滋滋的鸡翅就出炉了。
“我是8月15号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可高兴了。”高考结束后,朱昶运利用暑假在美团送外卖,干了两个多月,挣了5000元。去西安上大学的生活费用也有了。
在与这个帅气的小伙字聊天时,从他眼里能看到他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我喜欢服装设计和室外设计,到了大学,我会好好念书。此外,我想半工半读,周末干些兼职,减轻家里的负担。”再过十来天,就要去学校了。说到这里,他眼睛有些湿润。“有点舍不得爷爷,害怕爷爷会不适应。”质朴的话语中,流露出祖孙俩之间深深的感情。在一旁的爷爷早已经泪眼模糊。
不知不觉间,已经十点多了。朱大爷的孙子孙女还在菜摊前拾掇。朱大爷说,等他们收摊回家可能就两点多了。
在昏黄的灯光下,爷孙几个还在忙碌,但是脸上漾着真实的幸福。这可能就是朱大爷家的幸福小日子,跟钱多钱少无关。
□ 通讯员 周濬 欧佩 文/图
新闻推荐
□记者唐冰文/图“前段时间我去外地出差,拎着个大箱子去乘地铁的时候,那上上下下的楼梯可真是累坏我了。"一见面郭育文就向记者诉苦。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多样化的城...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