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越是生活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单身的人就越多。社会对于单身人士也更加宽容,尊重他们的选择,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单身人口数量已近2亿
在今年七夕中国情人节到来前夕,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内地单身人口数量已近2亿,相当于俄英两国人口总和,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舆论认为我国第四次单身潮来袭,传统婚恋观念和制度正面临挑战。
单身群体的“蝴蝶效应”,近期还被上升到了波及宏观调控的地步:单身人士拥有更强的购买力和更强的消费意愿,却未必一定能够转化成积极的经济贡献,这可能对经济造成损害。一个剩男剩女家庭需要面对的“光棍危机”,要求整个社会来认真对待。
有网友为此罗列出单身一族经常需要直面的尴尬:超市买东西,我看见男生购物车里会放着女朋友;一个人去快餐厅,眼角不由自主地偷瞄邻桌小情侣嬉笑着互相喂饭;一个人去KTV,单身情歌我照旧要声泪俱下吼十遍。就连一个人吃火锅期间,上了趟洗手间回来,发现还没涮的肉和菜及料碗、啤酒全都收台被扔到了垃圾筐。最悲催的要算双手都受了伤,而且是一个人去做手术。谁帮我签字呀?
前婚恋网站负责人瞿伟认为,城市范围内,单身女性更多,而在农村范围内,单身男性更多。单身男女中,又以30-40岁的结婚愿望最为迫切。4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更容易成为“终极单身者”。总体而言,20多岁的女性最好找对象,这导致随着年龄增长,单身女性的择偶要求变得越来越低。而对男性而言,30至40岁,魅力却在增值,这导致单身男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进一步提升对伴侣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85后和90后中,一种后现代的婚姻观已经形成,不再认为结婚是一种必然。单身生活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单身主义的思潮。
单身群体让有识之士倍生社会责任感,他们强调道:男性的生育黄金年龄是25-35岁,女性则为25―29岁,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生出的孩子无论从智力、身高、体质等各项生理指标呈下降趋势,因此,恋爱结婚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一个交代,把握最佳结婚生育年龄也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表现。
B 我想和自己相处一段时间
有些人急着脱单,有些人却对一个人的精致生活怡然自得。26岁的翟女士在西安有稳定的工作和单身生活。一月前祖父去世,她回乡下老家奔丧。“我父母已经不在催我找对象结婚了。”可是祖母依然唠叨着说,自己临终前一定要看着孙女嫁个好人家。
亲戚们不经意地把话题又引到了翟女士的人生大事上:现在有没有对象啊?你看同年龄的都结婚了,有些都当妈抱孩子了。别眼光过高,差不多就成了。然后就是争相介绍对象。“强调对方经济、工作条件不错,再就是提醒我年纪不小了。”
翟女士理解长辈们的婚恋观,男女必须通过婚姻关系在一起,才能搭伙儿过日子地生活下去;“有伴侣”被当做默认设置,单身仅仅是通向恋爱和结婚的一个过渡阶段。
大学毕业后,翟女士顺利地在一家传媒公司做了文案工作,每月5000元的工资和业余时间做策划的不菲外快,让她很快通过首付有了房子和车子。虽然每月偿还的贷款让她“感觉压力很大也很有尊严”,但没有妨碍她一个人的生活照样可以很精致。她读在职研究生还有一年就毕业;工作上的骄人成绩使她在圈子里有着极高的声望与人脉;下班后她约朋友和客户喝茶品咖啡;周末聚会总少不了她的拿手菜。
翟女士的闺蜜小李也是单身一族,她们两个都曾有过恋爱史,目前也不乏追求者。“刚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就匆匆跑进了另一个家庭,根本没有和自己相处过。我想和自己好好呆一段时间。”两位“单女”向三秦都市报记者坦言:最合适的那个没来到,我宁愿选择等待,不排除一辈子单身的可能。
时评员王少喆表示,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性增大,人们背井离乡来大城市发展,青年男女缺乏原有的人际网络支持,同时又需要为自己在“第二故乡”的生存、发展打拼,婚配往往被延后。单身现象在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更为突出,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对待婚姻有着更多的情感需求。
28岁的邵先生就职科研一线,帅男加双硕士学位惹得周围总有毛遂自荐者和热心红娘在追问“有女朋友吗?”他指着副驾驶座位上的一位漂亮姑娘压低声音解释说,只是认识,但不想确立恋爱关系,因为自己中意的姑娘还没遇到。
“我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不想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处理家庭琐事上。我的性格比较随性,结婚以后应该不会这么潇洒了吧。”
C 一个人的精致生活
36岁的徐女士目前有自己的公司,职场上成功、经济独立、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但她明白自己经常会被周边人议论:“那有什么用,还不是嫁不掉。”在大多数社会文化中,恋爱是成年男女的生活刚需,婚姻被设定为每个人人生中的标配。你和大家不一样,那你就是不对。
“尤其是过了一定年纪之后,社会环境就一下子对单身人士变得苛刻起来。我说自己很享受单身,大家认为这是自我安慰;我辩解一个人过得挺好,别人会说是不得已的自我安慰,甚至还会投来别嘴硬了,单身怎么会幸福呢。”徐女士解释说,特别是单身女性,经常会被怀疑性格怪异,这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西安玉祥门一家酒店做厨师长的32岁的张师傅,同样面对相同困惑,来自陕南大山的他和一个大学毕业的公司文员恋爱多年,但女孩子的家里人要求有房有车。“我们两个就这样死扛了一段时间,结果她嫁人了,我至今还是单身。”
心理学者唐映红从专业角度分析后表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会自然而然地缔结和维系伴侣关系;痴迷型依恋的个体会不断地寻求建立伴侣关系,但又不断地挣扎于对失去伴侣关系的焦虑之中;恐惧型的个体则内心向往着伴侣关系,却又担心从中受伤而踌躇不前。从生理、心理、社会历史三个方面予以诠释,选择单身都不是离经叛道。
D 婚恋教育有望纳入高校教育体系
“30岁以前处于适婚阶段,这个阶段的男女即使没有对象,也多处在寻求对象中。单身只是一个现象,并不需要矫正。”心理干预咨询师李旭东强调,对单身的恐惧会切实影响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比如嘴上“讲究”,行为上“将就”,择偶的标准无形中压得更低,把更多数量的人作为潜在发展对象;同时,也可能宁愿在一段恶性的恋爱关系中受苦,而更不愿意结束它,再次回到单身的状态。
今年2月底,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发布的一份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的单身青年表示生活圈子窄是“脱单难”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缺乏情感技巧、工作太忙等也成为当下青年单身的原因。近九成男女择偶时更看重对方人品和性格,63%的单身男性认为对方外形也很重要,82%的单身女性则希望对方有良好的综合能力。
报告还显示:近八成的单身青年表示即使遇不到理想的对象,也不会轻易将就,宁可选择继续单身。在脱单渠道上,有67%的人希望能多举办一些以兴趣爱好为主的社交活动,20%的人希望组织纯相亲类联谊活动。共青团组织集纳青年需求,并与各地团组织的“青年之家”合作,首批47家线下婚恋服务点将作为青年婚恋服务基地,为更多青年提供免费婚恋服务。
今年4月,我国首次聚焦青年群体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要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这件事情,我们盼了好久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胡主任说,“以前大学里没有人讲这些,不少学生就自己从影视剧里学。有的时候难免会学到一些不科学的东西,反而影响了年轻人的爱情观。”
“只有当我们内心以一种平和的态度来期待之后可预见的单身生活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好好谈个恋爱,因为对方真的吸引自己而去选择在一起,并真正去享受其中美好的体验。”
西安市精神卫生专家徐启芳医师表示:从单身、恋爱到结婚,每个阶段都会成为你人生一段美好的经历。单身男女应该调整好心态,不要害怕受到伤害,也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敞开心扉,积极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完美。
本报记者孙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岳峰)8月23日,西安市召开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现场会。会上,曲江文旅大唐芙蓉园介绍了其率先在全市开展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经验及工作进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曲江文旅大唐芙蓉园燃气锅炉降氮改...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