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西安市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十三五”期间,全市医疗费用年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下。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
《方案》明确,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逐步推进以总额控制为基础、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按人头、按定额、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全市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十三五”期间,全市医疗费用年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下。
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西安市将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定额等付费;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对基层医疗服务、门诊统筹、门诊慢性病可按人头付费;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到2020年,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覆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
推进按病种付费工作
西安市将推进按病种付费工作。原则上对临床路径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逐步将可以门诊开展的日间手术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西医病种门诊治疗纳入医保基金按病种付费范围。充分利用既往费用数据信息,综合考虑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定点医疗机构类型、等级、功能定位等因素,做好按病种付费医疗费用测算工作。
按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复杂程度和实际资源消耗水平等进行病种分组,逐步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用于实际付费并扩大应用范围。适时选取部分具备条件的三级医院,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工作。
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西安市将结合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落实和完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保障措施,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的付费方式改革,合理引导双向转诊,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控费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守门人”作用。鼓励定点零售药店做好慢性病用药供应保障,患者可凭处方自由选择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到定点医疗机构外购药。
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规范和推动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建立医疗机构效率和费用信息公开机制,将费用、患者负担水平等指标定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为参保人就医选择提供参考。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建立以合理诊疗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西安新闻网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曲江新区“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曲江新区管委会建设局与曲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联合举...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