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李舒和同伴们对景观水池水体进行取样测量。 (记者 郝钟毓 摄)
本报讯(记者闫珅)本周来自十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将对全市911处水体再次进行摸排认定,巩固城市主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25日上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李舒和同伴们来到钟鼓楼广场,对水体进行再次摸排认定。“鼓楼西广场水池第一个测点的透明度55cm,溶解氧6.45mg/L,氧化还原电位141mV,氨氮含量为0,水体级别为无黑臭。”李舒告诉记者。
志愿者对每个点位的测量十分仔细,面积稍大一点的水体都会选取三个不同的点位进行测量,即使是小一些的鱼池、景观水池,志愿者们也进行了细致的取样测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志愿者们还携带了不少专业仪器和设备,对水体进行初步的检测,包括溶解氧仪、氧化还原电位仪以及氨氮快速测试包等仪器,现场取水测量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氨氮含量、水体透明度等数据,任一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即判定为黑臭水体。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珊告诉记者,本次排查的范围包括对西安市城六区、曲江新区、高新区等12个行政区所辖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沟渠、涝池、陂塘,以及旅游景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城中村内的渠、池、湖、景观水体等各类大、中、小、微水域中的水体911处。只有全面排查和识别黑臭水体,才能为下一步的精准治理和控制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她希望西安全体高校大学生们一起行动起来,做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和宣传员,共同为大西安的发展献策献力,让西安越来越整洁,成为天蓝水清景美的宜居之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拓玲)22日,本报以《行人每天在高速车流中穿越南三环往返锦业一路锦业二路群众步步惊心盼早日装上红绿灯》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