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50年经验的张蒲娃编一个竹篾灯笼需要16分钟左右
王需江的儿子王伟工作之余也会回家帮忙
灯笼做好后需要烘烤
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是王需江完成
划篾是个技术活
王伟拿着还未完工的灯笼西安市白鹿原孙家沟村,这里以前家家户户都做竹篾灯笼,73岁的王需江和71岁的老伴张蒲娃就是其中一户。王需江夫妇做了50多年的手工竹篾灯笼了。一个完整的灯笼,从采竹、破竹、划蔑再到编织、滚浆、糊纸、烘烤等需要十几道手工技艺。据悉:白鹿原竹篾灯笼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更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全村7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会做竹篾灯笼,但现在还在坚持做的就剩下不到10户了。”王需江说起村子的灯笼历史,显得有些惆怅。王需江又接着说道:“1斤竹子需要1块钱,做5个灯笼就需要1斤竹子,做一个灯笼前前后后需要40分钟左右,而做好的灯笼,根据大小不同,也只能卖到2.5元到3元不等。因为做一个竹篾灯笼比较费工夫,又卖不上价,很多人现在不做了,其实也可以理解。”王需江告诉记者,在陕西关中,这种竹篾红灯笼是过年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姥姥姥爷送给外孙的必备礼物,它也预示着为外孙们照亮成长的道路。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每年正月里,舅舅必须要给外甥送灯,以示来年“照舅”,茁壮成长。王需江的儿子王伟今年也50岁了,平时在纺织城工作,闲暇之余也会回家帮忙做灯笼。王伟说:“我8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做竹篾灯笼,虽然现在做竹篾灯笼挣不了大钱,但是这是一门传统的文化和手艺,自己不会放弃的。”在市场上,竹篾灯笼还是很受大家的欢迎。王需江说,每年春节之际,他和老伴要做5000余个竹篾灯笼,基本都是富平和临潼的商贩提前预订的。虽然竹篾灯笼做起来工序繁琐,但是这种传统的手工艺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欢,对于王需江来讲,他更希望这门手工艺能够永远地传承下去。
文/图本报记者陈飞波
新闻推荐
12月18日下午,西安公安阎良分局新兴派出所民警接到一名15岁男孩朱某的报警,称自己在一个二手交易平台上被人骗了。朱某...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