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考理综乙卷物理试题与2020年相比,在命题思想及考查立意上,有一定改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典型问题情境,突出基础性,考察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如对小车弹簧和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守恒的判断。负电荷在接地金属板上方的题,考察学生对场强、等势面、电势能等概念的理解。
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考查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关注科技关注社会发展。例如,以医学治疗中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背景,考察对半衰期的理解和应用。
三、试题有以下亮点:
1.注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如有些实验题均突出了对基础实验的考查,平抛运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都是教材上学生的分组实验内容;但是对处理数据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短时间内如果对伏阻法的函数转换思想掌握不清楚,就会停滞不前。实验试题命制有创新,还要用到等效电源内阻法,计算实验的相对误差延用了2020年误差分析的考查思路;对重力加速度计算,要用到竖直方向的逐差法思想。
2.突出紧密联系实际,凸显五育并举的育人思想。以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为情境,需要学生构建物理运动模型,搞清不同的运动过程方可顺利解答,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
3.对考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大部分题目都需计算,运算量整体较大,且考查一定的运算技法。对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考查命题情境新颖,要求学生提炼题目及图示中重要信息,对不同的中心天体,不同的绕行轨道,联立对比才能列式得出。物理压轴题为电磁感应,对常规的金属棒在导体框上的运动进行了创新设问,呈现导体框和金属棒在斜面上下滑,经过磁场区域的情景,隐含着板块问题在电磁学中的迁移应用,考察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和综合性较高。
4.不回避常规题,但有所创新。如板块常规模型中外力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创新;单个物体从静止加速到最后再次静止的运动模型,综合了力学三大观点解题思路。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重视核心概念 规律 实验的考查
西安市第一中学 杨星照
2021年高考物理试题重视物理核心概念、规律、实验的考查,尤其是对数学能力要求有明显提升。与往年相比,试题突出表现为以下3点:
1.突出物理学科的基础性,贴近教材和教学实际。今年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大,重视考察基础,采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背景和语言,引导学生运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考察的两个实验是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引导中学教学认真开展基础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能力。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情境的时代性。有的试题以医学治疗中常用放射性核素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半衰期的理解和应用;以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情境,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运动的周期的能力;以运动员拍篮球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运动学及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有的试题强调情境与考查内容的有机融合,考查学生提炼抽象的物理模型、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3.数形结合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首先,图像问题仍是考查数理结合的手段。今年试题加大了图像、图形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从而增加了试题的相对难度,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试卷中总共16道题,就有14道题配置多达20幅图,要求考生利用图示或图像反映物理信息和物理规律,从不同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识别图像、分析图像和应用图像的能力。其次,数学运算能力是确保物理习题正确解答的基础。全卷只有3道题是定性分析,13道题为定量计算,运算量大且复杂。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学基础。
针对2021年的高考特点,老师给2022年的考生提出了三点备考建议:
1.一轮复习,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立足课本,紧扣大纲,狠抓基础,做到不漏一个考点,不放过一个问题。
2.二轮专题,以知识为主线着重从方法和能力角度进行培养和训练。
3.三轮复课,以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理综训练等专项形式进行开展。着重以答题时间、答题技巧与方法、考试心态训练为主。实习记者 锁铮铮
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回归课标和教材
西安高级中学 李小平
2021年高考物理依据课程标准,贴近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考查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程度,试题回归课程标准和教材。比如,以小车、弹簧和滑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考查学生对多质点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是否守恒的理解和掌握;以负电荷固定在接地金属平板上方的情境,考查学生对电场强度、等势面、电势能等概念的理解。
2021年高考物理试题与实际生活、体育运动、科技前沿等方面紧密联系,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比如,以医学治疗中常用放射性核素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半衰期的理解和应用;以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情境,呈现出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多年的运动轨迹,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运动的周期,以及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技领域;以运动员拍篮球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动能、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设置新颖的问题等方式,增强试题的灵活性,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比如,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些均是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实验题中的信息和图像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但是今年高考题中,问题以新面孔出现;再比如“板块模型”是物理中非常经典的模型,但高考题却以全新的形式出现,考察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并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华商报记者 王媛
化学
突出体现真实问题情境创设
灵活性、开放性有所加强
陕西省西安中学 正高级教师 秦才玉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紧扣新课程标准,重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科学品质、大局意识和国家情怀等的考察。
试题结构、考察类型和主干知识基本没有变化,如化学与生活、离子反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电化学基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工艺流程、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以及选考内容中的主干知识等。
与往年试题相比,试题在情境创设方面突出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真实问题情境(2021年1月31日教育部关于2021年考试要求中强调:优化情境设计、增加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如“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嫦娥五号”相关问题,大力弘扬我国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精神。
可见,2021年高考试题旨在引导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国家意识、国际视野、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也有所加强。如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中,电厂冷却水管生物阻塞问题通过电解海水产生消毒剂;再如把电离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结合在一起,要求考生有灵活的变形思维能力才能解决这类问题。
这就要求2022届老师和考生,把精力用在基础知识落实和学习能力培养上,切忌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多研究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化学现象探究以及化学在人类社会进步和面临危机时所发挥的作用,如能源、环境、材料等。
借此机会,想为2022届考生在练考、月考、模拟考、仿真考甚至高考送上寄语:试题边读边标记,课本浮现脑子里。信息课本互整合,答案自然出心窝。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新闻推荐
西安成才补习学校资深历史教师韩茹2021年全国乙卷的历史试卷整体来看,难度适中。一、2021高考历史试卷的三个...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