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2版)配合省上启动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建设,完成了北塬新城总体规划编制。旬邑、淳化、长武、彬县、三原、泾阳等六县纳入国家《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永寿、长武、淳化等县纳入国家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域。中心城市环境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提速,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聚集带动功能得到增强,19.2万农民进城落户。2011年底,县域城镇化率达到3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七、民生投资力度加大,县域投资大幅增长
近年来,咸阳市始终把民生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实施保障房建设、“三告别”工程、教育、卫生等基础工程建设,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不断增加。2011年,实施民生项目10大类908个,累计完成投资63.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10%。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11年,11个县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县均投资58.2亿元。兴平投资超过百亿元,彬县、礼泉、乾县、三原、泾阳、长武共6个县投资超过50亿元。秦渭两区投资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区均投资288.05亿元。
八、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2011年,各县积极发展支柱财源,支持骨干财源,培育新兴财源,财税形势持续好转,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可用财力得到增强。11个县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8.3亿元,较上年增长48.4%,县均6.21亿元,比上年增加2.02亿元。其中彬县首次超过25亿元,达到28.2亿元;超过5亿元的县达到4个,其中旬邑7.99亿元、兴平7.51亿元、长武6.02亿元、泾阳5.24亿元;超过2亿元的县3个,分别是三原、礼泉、乾县;2亿元以下的县分别是武功、永寿、淳化。秦渭两区平均实现财政总收入4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财政实力的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九、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百姓生活持续改善
2011年,咸阳市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落实有力,公共财政中的民生支出占比显著提高。11个县市教、科、文、社、卫、农和住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2.9%,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秦渭两区支出比重为72.5%。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六千元大关,达到6401元,较上年净增1345元。11个县市中有7个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秦都区、渭城区均高于其它县市,分别达到7948元和7831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达到22224元,较上年净增3310元。秦渭两区和兴平、泾阳、三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2011年,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成绩斐然,令人振奋。但与全国、省内其他市相比,咸阳市的县域平均规模不大,强县还不够强,没有全国百强县;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个别县仍然很弱;部分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盯目标不放松,三化并举、板块推进、突出特色、重点突破,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建设现代新都市、和谐新咸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波海)今年以来,彬县纪委监察局认真发挥自身监督职能,从社会最关注、群众最关心的事项入手,加大对工程建设、招录人员等重大事项监督,强化问责,取得了一定实效。该县纪委监察局围绕重点任务...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