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涛 通讯员 王小全 何开意)“您好,您共住院13天,住院总费用59753.16元,医保报销38902.5元,您还是低保户,我们与泾阳县民政局有协议,对您还要实施一站式救助,泾阳县民政局将为您代付12000元,您住院时交了10000元压金,现在退您1149.3元,请您收好”。原本预计还要交很多钱,而如今还拿回了一部分押金,这一幕,是记者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采访时的所见所闻,让现年75岁的张桂兰久久不能忘怀。
张桂兰是泾阳县崇文镇焦村的低保户,家中还有一个44岁未婚的儿子,日常生活靠每月两人城市低保金和儿子打零工维持。3月份,张桂兰被查出患冠状动脉粥样动脉硬化心脏病,镇民政工作站人员知晓后,及时联系让其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像张桂兰这样的困难群众,泾阳县今年已救助3410人次。泾阳县与咸阳市四家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铁二十局医院)、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签定了协议,开展医疗救助定点机构“一站式”结算服务,解决了困难群众在市级医院治疗直接救助问题,在农村新合疗、城镇医保报销后,低保对象救助剩余部分50-70%,五保户全额救助,实现了市、县、镇三级救助,提升了救助效果,使得救助政策更直接真实地落实到困难群众身上。
李传贵,泾阳县三渠镇山东庄村一名五保户,现年已72岁,每月领取440元五保供养金,一直与其弟一家人共同生活。6月份开始,李传贵在敬老院进行了试住体验,每天有两顿热饭,有一群人陪着聊聊天,每晚在宿舍洗一次热水澡,定期有人给洗衣服,参加了为另一名五保户生日聚会后,向敬老院提出入住申请,7月1日正式入住敬老院,过上了集体生活。像李传贵这样的五保户,泾阳县组织了3期180名散养五保户在县中心敬老院进行试住。每次试住一个月,亲属陪同,全方位体验集体生活,让贴心服务改变五保户不愿离土的生活观念,20余人先后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85人。
泾阳县依托镇(街道)便民服务政务大厅,全面设立“一门受理”的社会救助窗口,发挥镇、村干部、志愿者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核实村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发现困难,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做到早发现、早申报、早核查、早救助,今年先后为971户提供应急性、过渡性救助237.9万元。
今年以来,泾阳县积极探索民政社会救助新模式,大胆实践社会救助新方法,创新民政服务理念,推进社会救助进程。共发放救助资金460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3万多名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贯彻社会救助管理办法,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民政与财政、公安、工商、人社等部门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对低保工作进行了大排查,加强低保对象县级网上公开,镇、村公开栏三级公开,提升了城乡低保工作透明度。截至目前,记者从泾阳县民政局获悉该县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624户3380人,发放低保金1011.7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374户19316人,共发放低保金2884.7万元。
新闻推荐
陕西省加大农作物结构调整力度—— 全省将缩减玉米种植面积二三百万亩
今年大丰收后,农民正在忙着晾晒玉米。韩涛摄本报记者元莉华12月7日,大雪节气,洛川晚间最低气温已接近零下10度。在洛川县厢寺川,黄龙县三岔乡种粮大户杨广武包种的500亩玉米,除了被野猪吃掉的几十亩,其...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