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罗三友 张俊伟)今年以来,咸阳市按照中省纪委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狠抓任务落实,有力促进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效明显。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特色鲜明,建立了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在监督村务公开、财务支出、新农村建设及村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形成了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行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的良好氛围。全国人大、中省纪委分别到咸阳市进行检查调研,《中国纪检监察报》、《陕西日报》和《党风与廉政》进行了专题报道。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全面推进,形成了统一接访、分类处置、协调督办、跟踪回访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被点名接访领导干部1363人次,处理解决问题1327件。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制度初见成效,126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配送销售,截至11月底配送金额达到1384万元。信访听证终结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各县市区修订完善了实施办法,11个县区通过听证的方式解决信访问题23件。办案协作区制度全面推行,全市划分协作区70个,立案27件,结案25件,党政纪处分27人。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效果良好,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实行定点接待、定额开支、定员陪同,每个“廉政灶”拨付5000元开办费,每月拨付2000元补助,对推广运行情况开展了明察暗访。今年以来全市乡镇公务接待支出260万元,较上年下降132万元,减少支出34%,《人民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序开展。坚持把专项治理作为纠正、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组织全市性检查4次,检查项目1353个,对2010年新立项和新开工的389个项目开展了专项督查。工程建设领域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修订制度规定12个,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7件,追究责任51人。
对领导干部教育和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廉政准则》为重点,开展了学习贯彻反腐倡廉制度宣传教育月活动,全市组织学习2158场次,编印《图文廉政准则》1.8万册。在8个市直部门开展了岗位廉政教育试点,明年将在全市推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监督,制定了《县市区委决策重大问题规则》、《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试行意见》,完善了《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暂行规定》。特别是积极探索公推竞岗、双推双考、双推荐一面试等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方式,全市公开选拔干部260名,其中县处级干部28名。充分发挥警示训诫的教育挽救保护作用,1-11月全市实施警示训诫537人,其中县级干部6人,科级干部75人。
查办案件工作进一步强化。1-11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07件,初核591件,立案533件,结案532件,处分556人。修订了办案工作制度,坚持对实施“双规”的案件进行现场检查,促进了案件查处,提高了办案质量。(B)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飞实习记者申谨源)2010年12月30日上午,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举行第二届五次理事会,总结2010年协会工作情况,表彰2010年度支持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安排部署2011年度协会工作,省工经联副会长兼秘书...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