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文联牢固树立以文艺精品打造文化核心竞争力战略,科学把握咸阳文化大市建设对文艺创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扎根地域文化,传承创新并重,加强规划立项,注重谋划统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五个一”文艺精品创作格局。
坚持一个方向。我们将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打造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始终坚持“二为”方向,为咸阳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近年来,文艺精品创作既充分关注抗战震救灾、国庆60周年等重大事件与节庆活动,创作了许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群众审美情趣的文艺精品,不断激发咸阳市文艺精品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
确立一个理念。咸阳市进一步理清文艺精品创作思路,确立以创新精神推进创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好时尚与传统、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如《惠风和畅》就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精品代表,首先,其音舞诗画的形式就是一项突破性创新,并且通过极富现代气息的艺术形式诠释了咸阳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成为咸阳市文艺精品创作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成功例证;咸阳牛拉鼓、韩靖剪纸、小超泥塑等文艺精品都是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创作赋予其强烈的时代性与创新性,逐渐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健全一支队伍。人才是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的第一资源。咸阳市不断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构建起一支精品创作人才队伍。一是建立艺术培训长效机制。常年举办各艺术门类的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在形式上进行创新,组织学员赴上海考察学习及世博园区的文化展示展演,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激发创新思维;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咸阳创作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引进。近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文化人才10余名,有效提升队伍的文化服务力。充分体现了人才资源对文艺精品创作发展的推动力;三是健全人才资源网络。通过调研、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掌握全市创作人才资源状况,建立联系网络,如以博客形式,提供互相交流平台,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凝聚一份合力。“成于统筹,胜于合力”,为进一步在咸阳市凝聚文艺精品创作的合力,通过交流、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在全市营造起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借助外力、整合资源,拓展文艺文艺精品创作空间,提升创作能力。大型风情音舞诗画《惠风和畅》和《人文咸阳》的创演,就借助了省有关专家的指导、加工与本市学校、企业演出团队参演的力量,得以顺利完成;整合资源是提升文艺精品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扶持一项产业。文艺精品不仅丰富群众生活,提升城市品位,也是兴业强市的有效载体。咸阳市将精品营销及产业发展纳入精品创作生产范畴,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着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如沙河风情园的传统演出、关中印象地的风俗表演等项目都是在传统非遗项目基础上挖掘、打造成的文艺精品,时常受邀参加各类商业演出,逐渐走上了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咸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文化工作者锤炼精品、创造辉煌的良土沃壤。新时代既为文艺精品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咸阳文化工作者定当振奋精神、戮力同心,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作者系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④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同时,多种经营中心充分发挥咸阳日报无形资产品牌效应,拓展多种经营项目,编辑出版《咸阳人手册》、《魅力咸阳》、《咸阳百村》。开发车体广告、承印世博会咸阳宣传画册、组织筹办2010放歌西...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