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超 文/图
气温一天天向冰点靠近,人们纷纷拿出了压箱底的棉袄、羽绒服以抵御袭人的寒风。如果没有别的事,人们大多喜欢窝在温暖的房间里,吹着空调,烤着暖气,一动也不动。可有这么一些人,衣食无着,居无定所,整天在城市里流浪。对他们来说,过冬如过关。然而,大部分流浪乞讨者宁愿睡街头,也不愿接受救助。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流浪者的百态生活
蜷缩在一堆破布里,或者静坐着不说一句话,或者嘴里振振有词地磕着头,面前放一个小盆,里面“躺”着路人施舍的硬币和少数的纸钞……
在市区人民路、乐育路等繁华路段附近,不少流浪者总是长年累月盘踞在一处,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乞讨,偶尔会在附近走动走动,属于常被人忽视的群体。夏天的时候,他们袒胸露臂,躲在树阴、路边等处纳凉,冬天的他们就比较可怜了,把别人送的或是捡的衣服一层层地裹在身上,在地下通道、屋檐下躲避寒风。
“有些人是‘职业\’的,连续好几次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他们,而且很多都是外地人,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的,哪儿都有。”市救助管理站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在咸阳市街头徘徊的流浪人员有的并不单纯靠乞讨为生,他们还会捡拾废品或用乞讨来的钱买些小商品四处兜售以赚取糊口费。但还有一部分人本身患有精神疾病或年老体衰,生活十分困苦。
一些流浪人员拒绝受助
“每年,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会定期和不定期走上街头宣传救助知识。”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不停地告诉他们,遇到难事可以找救助站解决,想回家救助站也会为他们想办法的。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给他们一些食品和防寒衣物。”
尽管在街头流浪要忍受严寒酷暑的摧残,遭受饥饿病痛的折磨,可很多流浪者都拒绝进入救助站或接受救助人员的帮助。
前不久,市救助站救助了一名来自济宁的大妈,自称已在咸阳市流浪了4年,白天在市区的饭店前徘徊,向路人行乞讨钱,晚上就在街头找块地方卖点小商品,夜里随便找个屋檐下栖身。当工作人员想要向她提供救助并助其返乡时,立刻被她拒绝了,理由只有三个字,不需要。再问,她就回答,自己能过得下去。
“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尽管是在乞讨,但也能勉强度日,这种‘自食其力\’让他们觉得很满足,不必依靠他人。”这位工作人员说。除此之外,很多流浪人员认为进救助站会失去自由,这种奇怪的认知让很多流浪者觉得救助站很可怕。再加上这些流浪人员平时自由散漫惯了,不太愿意进救助站,是因为那样他们会觉得拘束。
“乞讨比在救助站舒服”
晚秋的阳光像往常一样,透过火车站广场附近的一个角落,落到37岁的刘欣(化名)身上。来自商洛市商南县的刘欣,摆放好白色搪瓷碗和拐杖,在火车站广场附近找个地方坐下,向过往路人不断乞讨。乞讨是刘欣的职业,在这一行,他已做了3年多。在最无助的时候,他也走进过救助管理站,但没过几天就又出来了。
“我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对救助没什么指望。”像刘欣这样以乞讨为生的人零星散布在咸阳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宁愿用这种古老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方式维持着自己的生活,只要有路有行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在大街小巷、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特别是一些商家云集的繁华地段,随处可见乞讨者的身影。“在救助管理站里住得很舒服,可时间太短了。天天四处乞讨的日子过惯了,现在再要我去救助站,倒不太想了。”刘欣说。
刘欣说,在乞丐中也分三六九等,在外露宿的是下层,一些会“赚钱”的,都租人家的房子住着。在那些捡垃圾的流浪乞讨者中,每天收入有时还比不上他,现在天气冷了,喝饮料的人少了,收入也减少了,但是他们不像他“坐班”,卖瓶子的钱去买彩票,有时还中点小奖,就买酒喝,还包夜上网,6元上个通宵,因为没有负担,有一分钱就花一分钱。
“‘磕头帮\’是乞丐中的一种,他们的乞讨收入非常高,有时一天可以讨好几百块,多了就存银行,到过年时就带回去。”有些乞丐从外地来,抱着一个孩子,农忙就回去,闲时就出来,讨七八个月。因为种田一般不能解决温饱,出来乞讨,有些人一两年可以回去盖房子。相对来说,乞讨来得收入快一些。
“真正来救助管理中心的还不是那些职业乞丐。”市救助管理站一位工作人员说,大多数流浪人员已将乞讨作为“职业”,或依靠其他手段获利,只愿意接受救援物品却不愿意去救助站,以致救助工作的主题变成了“救援”。
为何职业乞讨者不愿意去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这些人群在外乞讨有收入,可以维持温饱,还自由。对于这些职业乞讨者来说,逢年过节是他们赚钱的高峰期。一名曾被救助站劝导进行救助的行乞人员在无意间透露,他们一年行乞的收入并不少,如果他们在节日期间接受救助站的遣送,那将使收入大打折扣,而即使在行乞的“淡季”,平均每天收入也在30元左右。“正是这样的收入保证和相对‘自由\’,让一些流浪乞讨人员放弃政府救助,而在城市中乞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救助管理站每天派专人负责在繁华地段对流浪乞讨者进行劝导和救助,但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乞讨人员与他们打游击,不愿接受救助。“即便遇到他们,我们也不能强制性地进行救助,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大难题。”(D)(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边江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间民俗收藏品,10月30日,拥有2000多件藏品的关中民俗博物馆——孔家大院在秦都区钓台街道办事处建成。走进孔家大院,大红灯笼、石狮子、饮马槽,甚至是巨...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