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任莹
一件藏品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2月26日晚22时,在政府工作的张蕊准时守在电视机旁,观看了最新一集的《寻宝·走进咸阳》节目。她说这两期节目不仅让她看到了咸阳的文物收藏之众,更让她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张蕊说,自己以前从未关注过这档节目,但正是因为它走进了咸阳,才让她能够静下心来耐心观看。“能在央视媒体上看到咱咸阳乡党,说明咱咸阳真的有‘宝\’。咸阳是秦王朝的国都,但到底有多少宝贝,从来没有了解过。这次的节目可以说是让咸阳人过了一把‘眼瘾\’。”她说节目中展示的瓷器、书画作品都让人叹为观止。其中的汉代瓦当最使她震撼,“那么大的一块东西,能够完整地保留到现在,确实不容易。而且在它身上,不但记录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对于咱们现代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我觉得寻宝对于我来说,更多地是让我认识到了咱们咸阳人对于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感情。不少人的宝贝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家当,保存完好。这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像是一份感情的寄托,一段文化的传承。”张蕊笑称,自己今后也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对得起咸阳人这个身份。”
千年帝都历史风采的最好展示
85岁的庞征鸿是一所大学的退休教授,26日晚,他也同样守在电视机旁观看着节目。“《寻宝》这个栏目我一直很关注,作为一个集收藏与鉴赏一体的专业化栏目,在全国收藏爱好者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作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都,咸阳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藏品资源,无论是馆藏文物还是民间藏品,在国内的影响力亦相当有限。《寻宝·走进咸阳》播出,无疑对咸阳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庞征鸿说。
对于本次活动,庞征鸿有着自己的见解:“‘盛世兴收藏\’,眼下收藏十分红火,从社会名流到寻常百姓,收藏已成为都市居民的一种时尚生活。许多市民为兴趣、为投资,家中都有不少藏品。真正的文化在民间,收藏者是在继承文化,延续亲情传承,这才是收藏的根本价值。”庞征鸿说:“《寻宝·走进咸阳》可以说是一部宣扬咸阳文化的钥匙,它不仅让全国观众领略了帝都咸阳的魅力,无形之中也为咸阳提供了一张宣传名片。
文化兴市共筑特色
“一直很期待能在央视看到有关于咱咸阳的节目,这次《寻宝·走进咸阳》的播出,着实让咱咸阳人在全国露了一把脸。”市民张克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寻宝节目涵盖了陶瓷、书画、玉器、青铜、杂项各个领域,带动了民间收藏热潮。通过看这个节目,可以让全国的藏友了解民间藏品和文化。咸阳的历史文化之所以独具优势,是因为咱这个地界上集中了中国文明史上的核心历史文化,正如节目里王刚老师所说,咸阳境内有27座帝王陵,堪称中国的金字塔。这里历经周秦汉唐等各个历史时期,而这份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咸阳这座千年帝都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财富。”张克勤说,“对于咱咸阳人来说,我们要有一种文化历史的自爱、自觉、自信、自强,历史赋予我们太多的东西,我们更要对得起老祖宗对咱的这份馈赠。而如何发掘和开发利用好这笔文化遗产,对当下咸阳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B)(14)
新闻推荐
讲起鎏金马的故事,王志杰滔滔不绝。本报记者马沅聪实习生马思远“虽然,《寻宝——走进咸阳》活动已经结束,但是随着节目在央视的陆续播出,影响是非常大的。”2月28日下午,在茂陵博物馆,和王志杰馆长谈...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