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璐
一封感谢信、一面锦旗,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贺利锋六年如一日照顾瘫痪老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作为曾经的主管医生,每个月为老人更换膀胱造瘘管,周末陪老人唠唠嗑,冲洗一下造瘘管,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贺利锋很谦逊。
2010年9月9日,一位86岁的离休老干部来到泌尿外科,老人严重心脏病哮喘、前列腺增生,每晚起夜多达20余次,心脏病哮喘反复发作。多家医院均因老人年龄大手术风险大,不愿为其做膀胱造口手术。贺利锋接诊了老人,并实施了膀胱造口手术。手术后老人终于能睡个整觉了!而他们渐渐成了忘年之交。
“以后每月必须更换造瘘管,还要定期冲洗管道,他瘫痪行动不便,儿女也常年在外,以后,大爷的导尿管,我负责到底了。”当着老人的面,他许下“忘年之约”。
这个约定已坚持了整整六年。“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去两三趟吧。”时间长了,贺利锋会不定期前去探望。有时候,贺利锋自掏腰包,给老人买一些消毒药物及生活用品。
一天深夜,贺利锋在家照顾发高烧的女儿,妻子值夜班,突然接到老人的电话,老人尿道管堵塞,憋得无法忍受!听到电话那头老人痛苦呻吟,贺利锋焦急万分,连忙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赶去给老人处理造瘘管梗阻。
还有一次凌晨,老人因肺部感染、高热昏迷,被120急救车接到市内某医院。家属不知所措,只得给贺利锋打电话,他听闻后立即赶过去,安抚老人家属的同时,向急诊科医生讲述老人病史,为老人的诊治提供第一手资料,老人苏醒后天已经亮了,贺利锋这才去上班。下班后他再次赶去医院,老人却在闹情绪、拒绝吃饭。他耐心与老人沟通,最后得知是因为今天未经老人允许,该院的泌尿外科医生给他更换了造瘘管,导致老人伤口处疼痛。贺利锋立即重新给老人处理了造瘘伤口,调整了管子的深度,老人觉得舒服了,才愿意进食。“人们常说‘老小老小\’,老人年龄大了越来越像个孩子,对我也十分信任与依赖,这几年相处下来,我们早已将彼此当成亲人。”贺利锋笑着说。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有时回不来,就打电话给贺利锋,“从电话里我听到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对老人的愧疚,我也尽量在节假日多陪陪老人,帮他们尽尽孝。”贺利锋说。
2016年4月20日,贺利锋正在岗位上忙碌,突然接到老人家属的电话,老人安详离世了!“医院上了10多年班,生死离别也见了很多,但是听到老人离世的消息,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贺利锋说着便红了眼眶……他第一时间赶去老人家里,将老人体内的造瘘管取出,对皮肤切除进行缝合处理,为老人整理遗容,像家属一样操办着老人的后事。老人火化当天,他早早去科室查房处理病人,再赶到火葬场给老人送别。(G)(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魏涛)5月5日至6日,省供销总社、咸阳市代表团来安康市考察富硒茶产业,并与安康市签定茶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陈纯山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安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