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中隐藏着几个等式:
等式一:教学质量=教育质量
当前,你放眼望去,会发现:教育质量=教学质量。凡教学质量前茅的学校,则会出现上级教育部门推崇,各兄弟学校前呼后拥前往取经的现象。更甚者,周边乃至更远的教育部门会不断地派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凑热闹。
等式二:教师=教学质量
质量从何而来?领导认为,当然来源于任课教师!于是又有了一个等式:教师=教学质量。教育质量的优劣全在教师身上。由此,不难推出:优秀的教师=好的成绩。那同理:差的成绩=差教师。这些等式的存在,是当前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扭曲了教育,也伤害了教师。
首先,我们把文化课成绩片面地等同于教育质量。也就是说,简单地把教学质量等同于教育质量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完全只是为了应付单纯的应试教育,教育则仅有“教”而没有“育”之功能了。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得到陶冶,知识得到训练,视野得以开拓。教育本身应有更高的价值。
其次,因为教师不是工人,面对的不是机器。他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思维、有思想、有能动性的人。工人工作的好坏,你可以从他做出的活来直白的验证。没有任何弹性可言。而教师不同,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有关,但并非百分之百的关系。学生才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不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可为什么一论到成绩,教师就成了主体?就难逃厄运?哲学中指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石头孵不出小鸡,那是因为内因不起作用而非什么温度等外部条件不够。在教学成绩上同样如此,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学生不学,教师再努力、再专业作用不大。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此观点,我想凡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可能认可此观点的不多吧!一线的教师深有同感:学生有自己特敏感的学科,也有自己特头痛的学科。比如有的学生爱数学,对外语却一窍不通。你能说教这个学生数学的教师能力极好,而其外语教师能力极差?我认为这是对学生差异的一种否定,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否定。
再者,对教师、对校长和学校的评价太过功利。今天的教育体制,特别是评价机制,把功利凌驾在一切之上。一味地看成绩、看名次、看多少中考高考连冠。好像考出个什么“状元”才是成功的教育。这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教育的、畸形的以及被异化的。我们的教育评价体制学杜鲁门的母亲:在她的眼里挖土豆的儿子和当总统的儿子同样值得自豪。能成“龙”的成“龙”,不能成“龙”的成“虫”也不是教育的失败。只要教育出的是健康的、快乐的、正派的、能自食其力的人就行。
教育需要质量来支撑,一个学校尤其需要质量来验证其优秀。但教育并不仅仅就是教学质量。教育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工程。它要培养一流的科学家、政治家等,更有义务有责任培养高素质的工人、技师等人才。作为学校乃至上级教育部门,在教育问题上,尤其在基础教育上,应该以人为本,更应该以普通人为本。我想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教育吧!
(作者单位:三原县安乐镇中学)(E)③
新闻推荐
渭城本报讯(记者景东旭)近日,渭城区教育局举办首届汉字听写大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给中学生营造一个热爱汉字、写好汉字的浓厚氛围,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唤醒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重视和...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