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农村不如城里?我的日子可不比城里人差”,三原县马额发展服务中心的邵村42岁的村民张兴平说,“苹果就是村里的致富果,你看我村哪家没盖新房、没装太阳能、没买小汽车……”
张兴平的一番话,道出了三原最北部原区的一个村子——邵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前多年,村里人光靠种粮食生活。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土地承包后,村民开始种植烤烟、辣椒、油菜等作物,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
村里的种植能手姚日红回忆道:“当年,我爸和他几个玩伴,筹了些钱,在耀县收购了些苹果运到城里去卖,没想到把钱挣了!咱邵村紧挨着耀县,人家能种苹果,为啥咱就不行?说干就干!我爸他们就带头搞起了苹果种植”。苹果成了邵村人翻身脱贫的一个主导产业。目前,这个拥有285户1106口人的村子,已发展苹果种植2000余亩,每年可产苹果5000余吨,平均售价在3元/斤以上,家家户户靠种苹果发了财。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
“我种了4亩苹果,套了10万袋,比去年多,果子长势不错,估计到时收入不会少。”村民张兴军信心满满地说。
产业发展了,基础设施也得跟得上。近年来,邵村硬化道路8公里,修整U形渠9.6公里,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为了种好苹果,村上的种植大户多次到外地学习苹果栽培、管理技术,村上还从外地聘请教授、专家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建立了万吨气调库,解决了苹果贮藏保鲜的难题;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收集和掌握市场信息,组织社员找销路、跑市场,邵村苹果一上市,便销售一空。
这几年靠种苹果,勤劳、忠厚老实的邵村人走上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我们邵村,种植能手不少,大学生也不少,他们能给村里带来更多、更新的科技信息,使我们时刻跟着社会发展的节奏。如今村里80%的家庭都有了私家车、安装了电脑,你只要走进村子,wifi信号就跳个不停哩……”说到现在的生活,村上的会计张永宏脸上溢满自豪的笑容。(B)(16)
新闻推荐
三原县高渠和平小学张乐那是一个星期天,窗外正下着零星小雨,空气湿漉漉的。我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着我最爱的漫画书,思绪漫无目的的飘荡。“乐乐,来帮妈妈扔垃圾!”妈妈一语惊醒了正沉浸在欢乐中的我...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