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三原新闻 > 正文

壮县三原的另一笔母性文化财富——《三原民间文学》序 梁澄清

来源:咸阳日报 2014-07-04 00:27   https://www.yybnet.net/

在大关中诸县中,三原县在历史上曾经享有壮县的荣耀。这不仅缘于其所出产丰硕质优的天然农业产品、被指定为专门供应古长安皇家城墙圈子里的不二贡物,也包括像李靖、马理、温纯、贺复斋这些身着长袍宽袖历代鸿儒精英们穷经皓首形而上的创造。文化,尤其是三原一张典雅而光彩的名片。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书院,马理所修《陕西通志》,温纯的文墨遗物,贺复斋的《清光绪·三原县新志》等,才使得三原县图书馆的古籍善本书柜担当着格外的责任和重量。

但是,三原的文化不仅仅只是这些。同其他地域一样,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曾经忽视、甚至忘记了另一种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也就是说,三原不仅有能著书立说、传道授业的李靖、马理、温纯、贺复斋,还有只用一张嘴巴就能见啥说啥、干预现实、歌唱生命的老老少少的“谢茂功”们。但是,这后一种文化却时常被忽视、甚至忘记,其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其实,简单地说,人类的文化只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应用类文化,一种是属于精神类文化。科学技能类的文化属于前者,信仰观念类的文化属于后者。在我们的庸常生活中,这两种文化总是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和行为,一个是叫我们解决用什么方法、怎样活着,怎样解决我们生命生存的基本需求;一个是叫我们明白为啥活着,搞明白活着的意义,寻求活着的精神动力。这两种文化虽也各有侧重,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并且会相互影响。如果能够把握好彼此间一个合理的度,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大一些,我们的生命质量就会高一些;反之,它就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与困惑。于是,人类的历代精英和智者都在接受着这个检测,从而以他们的答卷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生存理论和实践空间。

我们的伟大先祖中的精英们其实也想到了这些。比如老子,他就把这种现实的思考提到哲学的高度,用阴阳观念一分为二,创造了朴素的辩证法,他是站在高处、从整体的观念来看世界万物。孔子虽然没有他站得那么高,但是他设置的课程中的“六艺”,也包括了精神和应用两部分内容,也以入世的思想抓教育,抓人才培养。可是回头看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似乎走偏了路,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文化在国人的思想上似乎是悬在空中、或者只是落在纸上变作文字的才有资格被称作文化,只有经营这档子买卖的才有资格称作有文化的人。这种做法造成的客观后果,使我们一直轻视和忽视科学应用类文化,在全球发展中徒有古老而文明的历史传统,而缺乏现实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相反,往往由“独尊儒术”的历史性习惯思维,往往演化成现实中时常用意识形态去替代文化本身。

从根子上说,我们语言文化的老祖宗应该是神话吧。在中国,我们民族的书面文字大概也只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我们民族语言的历史却已经超过了十万年。有语言,就会有记忆和交流。诞生于先民生活与实践的记忆和思维所产生的、幼稚和属于经验性的认识,就是神话产生的原始土壤。由神话所孕生的传说,之后一部分走进了司马迁的《史记》,活泼的语言被文字固化了,成为了信史,也穿起了宽袖长袍,变成了文人的典雅模样。而另一部分则走进民间的广大世界,又孳生繁衍出狭义的民间故事,包括笑话、民间寓言、民间俗语等等属于下层社会的大众通俗的文化样式。但是,民间文化在民间,却不仅仅只是神话、故事、歌谣等这些被称作民间文学的事物,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和概念。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干脆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一了叫法来概括这一切事物,它“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具体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竞技;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我们会发现民间文化的古老与庞大,它继承了人类远古神话的传统,把文学和文化完全生活化,世俗化,变成一种大包大揽的风俗文化。作为文化的母体,它养育的儿子变成了文字,走进了书本和典籍中,它依然让自己的双脚踩在土地上,感受生活的滋味,体会土地的温凉。分析民间文化,会发现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知性的概念,而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文化。它把信仰规则和现实生存的技能和技艺,有机地统一在世俗生活的生产生活的行为中,从而生长成为有根的文化,所以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却始终保持地域的特色,乡土的个性。(B)(11)

新闻推荐

一位基层党员的坚守

王明宇本报记者赵鹏在三原县新兴镇,一提起民政干部马小刚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当地困难群众的眼里,他是知寒问暖的“亲人”,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只要哪里有困难群众,他总是能及时地出现。...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壮县三原的另一笔母性文化财富——《三原民间文学》序 梁澄清)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