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理论”告诉我们,成为一棵大树的首要条件就是时间的积累和风风雨雨的洗礼,因为,没有一棵大树会在一夜间魔术般地成为参天之木。三原县法院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常理与文以化之、人文理念融合,形成文化引领、人文关怀、公平正义的治院内核,“大树理论”也顺理成章地写在了院党组和每个法官干警心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自觉非一日之功”。院长焦鹏想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让这种变化逐渐深入人心。记得刚开始,个别干警开会时无故不参加、会议中间随意聊天、中途私自退场;有的上班不着制式服装,要么任性混搭;有的上班利用电脑玩游戏、甚至炒股等等。“得有一个约束,否则就无法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纪检组郭永新适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随之,院党组“约法三章”,凡会风不好的、上班不着制式服装的、打游戏的,根据情节一律给以不同的处罚。为此,党组一班人率先垂范,毫不含糊。但一些人总以为这只是说说,不会动真格的,甚至有试一试底线的想法。对此,院长采用“两条线”思维来处理。一条线是先批评教育,另一条线是该处罚的还得处罚,制度不能成为摆设!
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生成一种向上的性格,从而收获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慢慢地干警心中生成这样一种意识。大家的自律也就不再是一种额外的约束,而成为一种良性的习惯。
“现在的机关作风、审判作风明显好转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大家都感到了这种无形的变化”,干警这样认为,群众也能体会到变化。走进三原县法院,处处感受到浓郁的法院文化气息,每个区域都能看到与功能作用相适应的浮雕壁画、法制故事、名言警句、法院英模等法律文化元素。其主旨是按照建设“一廊一墙一守则四室”的思路,着力建设内容丰富的“法律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干警的写作、摄影、书画、诗歌等作品的“法官干警文化墙”、突出体现该院辉煌历程的“院史荣誉室”,发人深省的“廉政教育室”、强身健体的“文体活动室”、学习充电的“图书阅览室”。“目的就在于让法官干警在文化沁润中感受文明和进步,在文明和进步中分享文化的内涵。”焦鹏院长是这样诠释文化氛围对法官干警的正效应的。
如果说文化的养成不仅仅拘泥于这些潜移默化的“细枝末节”的话,那么,围绕文化之树根深叶茂所构建的文化板块足以让人不再迟疑和多虑:
——注重知识的传导和分享成为新常态,定期开展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法官讲堂、演讲交流为个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法官不再是机械的、经验式的、法条式的工匠。这是文化之树常青的基础;
——审判执行工作的人性化执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不再是空对空的高调。结案率96%、调撤率77%、执结率95.7%等项业绩已不再是他们借以炫耀的指标。这是文化之树常新的根本。
——廉洁执法教育使每个法官干警由“不能为”、“不敢为”进入“不想为”、“不愿为”的自律境界,权力的笼子不再成为威慑,多年来保持无一人违法违纪的记录。这是文化之树健康成长的关键。
——水到渠成、收获满满的赞誉已不足为奇:执行工作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孙房房法官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文化建设被授予全国法院示范单位…既是交给党和人民的完美答卷,也是文化之树开花结果的必然!
德国大诗人歌德有句广为人颂的名言:我年轻时领略过一种高尚的情操,我至今不能忘掉,这是我的烦恼。对三原县法院法官干警来说,其烦恼不过是进一步将自我完善、自我净化和独立自觉的距离拉近和缩短。为此,他们领受过、感受过、作用过,这已经成为他们法官生涯的全部。(F)(2)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腾驰记者何建虎)5月6日,陈德宝、吴东辉书画作品雅会活动在咸阳029艺术区清雅轩举行,著名书画家及文化部门有关人士共50余人参加活动。陈德宝从事新闻工作40余年,工作之余醉心书艺。这次活动,...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