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景东旭
三原县西阳镇武官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偏远学校,管亮东可以说是这所小学校的“老资格”,从教15年来,怀揣一颗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真心,用知识打开学生一扇扇心灵之门,让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光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提高自己,他积极争取“国培”“骨干班主任”“校本研修组织者”等多种培训。工作中,时刻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接受各项工作。多次牺牲休息时间,为全镇安装工资管理系统交互平台;输入相关信息;完善学生电子档案等。
近年来,他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大胆探索,并不断反思。其中,教育反思《青年教师要有亮剑精神》《个性教师托起的是民族的希望》被《咸阳日报》刊登;教学反思《一堂失败的课后反思》在“陕西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他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他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中发表作文近百篇。
在工作中,他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他参与学校、乡镇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同时,为其他学校维修、维护计算机、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等,达几十次之多,为西阳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了贡献。他还发挥写作特长,就西阳大型活动,书写通讯上百篇,先后在《咸阳日报》《西部教育》中刊登,其中《访出来的家校情》《从“走近”转为“走进”有效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还被选入几个大型网站。他积极投身于学校科研工作中,踊跃承担教研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设计的课件《太阳》《卖火柴的小女孩》、撰写的教学设计《赏读美好的心愿》在“四优”评选中分别获一、二等奖。在教研活动中,他积极探索有效、高效的课堂。论文《为“一股清泉”叫好》获全国二等奖。
在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管亮东一直关注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他撰写反映弱势群体的文章《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关注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等先后被《陕西日报》、四川省共青团网等报刊网站发表。
他一直担任着毕业班语文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抱着一颗爱孩子的心,精心呵护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孩子们无论成绩好坏,他都一视同仁,发表个性鲜明的文章《让学生带着自信回家》《木头疙瘩也有闪光之处》,倡导全社会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管亮东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用简朴生活和无私的奉献,在校园里挥洒青春,在讲台上追逐梦想,绽放着自己平凡生命中最绚丽的光彩。(E)②
新闻推荐
陈立斌作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世界上最耐读的是人!”那么,让我们走近陈立斌,读一读他和他的画吧。陈立斌1970年出生于三原县一个平民家庭,幼承家训,儿时他就热衷于绘画,在他幼小的心灵...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